2014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2月质检生物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2308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非选择题(共2题)

1.
如图为植物生活史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表示________作用;B表示________的发育;C属于________发育;D表示________分裂。
(2)若该植物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18条,写出下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种皮细胞________条;胚芽细胞________条;胚乳细胞________条;极核________条;叶肉细胞________条。
(3)植物是如何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图所示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完成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2)图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
(3)图中表示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4)写出DNA含量变化的规律
(5)写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
(6)处于C~D段的细胞名称是 。处于E~G段的细胞名称是
(7)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8)着丝粒分裂的位置应该是

2.单选题(共11题)

3.
正常情况下,受精作用不会导致( )
A.双亲遗传物质在受精卵内会合
B.有性生殖细胞结合后成为体细胞
C.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的二倍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4.
一个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豚鼠,一次产生了100万个精子,其中含有隐性基因的精子数目为
A.100万个B.50万个C.25万个D.0个
5.
下列有关极核与极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的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B.都位于胚囊内
C.都由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而形成
D.受精后都能发育成胚乳
6.
对观察“种子植物花药中发生的减数分裂”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选取大小适合且饱满的蚕豆花蕾中的花瓣做实验材料
B.材料采摘后应立即投入到70%的酒精溶液内固定3 h,然后置于4℃冰箱内保存
C.对材料染色可使用2%的醋酸洋红染液
D.花粉母细胞可被醋酸洋红染成深蓝色
7.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主线”是(  )
A.受精卵→胚→幼苗
B.受精极核→游离的胚乳核→胚乳
C.种子→幼苗→开花的植株
D.受精卵→胚→幼苗→开花的植株
8.
植物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及种皮细胞中含有来自母方染色体的比值依次是(  )
A.1/2,2/3,1 B.1/2,2/3,1/2C.1/2,1/3,1 D.1/3,1/2,1/3
9.
在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变化是(  )
A.染色体数目变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B.形成纺锤体
C.同源染色体联会
D.着丝粒分裂
10.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DNA(c)的数目。此时期的细胞不可能(  )
A.发生细胞膜内陷
B.进行基因自由组合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出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现象
11.
小刚对遗传学有浓厚的兴趣,他模拟孟德尔的实验,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都是高茎豌豆植株。他随后用F1进行了实验2,发现子二代(F2)中,高茎植株约为矮茎植株的三倍。小刚实验2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正交实验B.反交实验C.自交实验D.测交实验
12.
下列关于遗传因子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B.具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为显性性状
C.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
D.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为隐性性状
13.
已知某豌豆的一个豆荚有5粒种子,关于该豆荚的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豆荚由5个雌蕊发育而来
B.该豆荚由5个胚珠发育而来
C.该豆荚完成发育共需5个极核参与
D.该豆荚完成发育共需10个花粉粒

3.选择题(共8题)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轻点关门

石文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胜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

(选文有改动)

15.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题目:________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见不着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斧头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

    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

    正因为这样,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才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很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

    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我始终想远离这丁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一次,放了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秦艽正在卖着好价线,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着打镰刀挺费事的。

    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干的事。

    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干的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临睡时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找呢?截止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是喜欢想入非非。

    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有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身而过。

    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着自己把刚出炉的斧头就这样白白地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掉。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砍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注释】淬cu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济(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②秦艽jiāo:草本植物,可入药。

17.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这少年便是闰土……

    ……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批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鸽,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极好!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

    ……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唯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命系悬壶

陈源斌

    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别怕,请姚五先生去了。”捋着捋着,啼哭声变小,孩子气息匀细,睡熟了。有个半大少年,暑天贪吃生食,又喝凉水,不一会发作起来,抱着肚子在地下打滚,一口气吸进去,憋得脸色乌青,连眼睛都倒起来了。这时候,有人喊说:“好了,好了,姚五先生来了。”其实才远远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还得好一会儿呢。地下的病人却把一口气痛痛快快吐出来,觉得肚子好受多了。

    关于姚五先生的传说很多:说他某年路过某地,听见一户人家嚎啕哭丧,进屋看时,人已经断了气,穿好送终的寿衣寿裤,躺在草铺上了。姚五先生说有救,熬了一罐药,撬开牙关,灌将进去,草铺上的人立刻还了魂;又说他某年途中撞见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下的血迹看看,又凑到跟前嗅了嗅,赶紧开棺急救。原来是位难产的孕妇,幸得姚五先生救治,母子双双侥幸活了命……这些故事都不新鲜,显然是从一些旧书和传闻那里,移植过来的。姚五先生听了,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传来传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说他不但能让死人活,也能让活人死。这话是当着姚五先生的面说的。他跟往常一样懒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诊治。这句话却惹出了一个意外灾祸:有一个青年高高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个底朝天,肚子胀得像只鼓。那青年听见这句话,很不服气,抓着喝空了的罐子,“啪”地一声跳到地下,说我就不信,我一个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让我马上就死?”姚五先生抬头看看他,脸色陡变,让人赶紧找青年的家长,准备后事。果然如此,没等家长赶到,青年已经瘫软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释说,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从那么高的墙头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肠挣断,又因地处偏僻乡下,来不及救治,可惜这条性命了。

    姚五先生体恤民情,替人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条命,视人家的家境,酌收诊费。遇到乡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挥挥,说,算了,你要真过意不去,闲暇时送几只斑鸪鸪来吧。斑鸪鸪是一种乡下常见的鸟,喜好在野地里用脚爪刨挖单叶芽果吃,随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难事。姚五先生嗜好这种野味。他饮食十分挑剔,从来不在外面吃饭。有时候下乡到人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不喝,照样挥挥手,走了。多少人被他感动了,望着他的背影,为他祈祷,说:“好人哪,但愿他长命百岁!”

    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岁。他患的是当地俗称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饭——得过他恩惠的乡下人说,姚五先生怕是斑鸪鸪吃多了。斑鸪鸪喜欢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单叶芽果,这种野鸟身上积存了毒素,人偶尔尝个新鲜是可以的,吃多了,就会有大妨碍。姚五先生一辈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过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来的斑鸪鸪,日积月累,中了重毒了——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个祖传单方,远远近近,好多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他按祖传单方给自己抓了药,煎好,一口气喝下肚里,却一点不剩地吐了。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剌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很明显这是药不对症,姚五先生把头摇摇,叹了一口气,说:“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他一天天瘦下去,瘦下去,瘦成了一根芦柴似的,只剩了一口气在胸腔里悠悠转着。接着,这口气断了,他死了。

【注】①汉代以后,民间药铺或诊所门口大都挂一个药葫芦即“悬壶”,以此作为卖药行医的标志。题目及文中的“悬壶”即为“行医”之意。

2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孙老师

    孙某,男,28岁。北师大毕业,任某中学高三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性情豪放,诙谐,玩世不恭。

    一日午休,孙某经教室外,见内有学生玩牌,兴起,遂入内,欲参与之,众生欣然。玩过数把,孙某丢牌道:“无味无味,得来点刺激才好!”如何刺激?最后议定:“输者钻桌。”

    于是再战,此番有关荣辱,非同小可,双方均剑拔弩张,不敢掉以轻心。初仗得胜,两对手于桌下匍匐而过,孙某乐极大笑,放浪形骸。

    又战,却败北,孙某一方也得效法如斯,与之搭档学生义不容辞而钻。

    轮到孙某,两对手碍于师尊,有意宽容道:“老师就稍稍弯腰于桌下,意思意思罢了。”孙某正色道:“万万不可,言出法随,谁也不能通融!”于是勇敢伏身,以手为足而钻。可成人之躯,哪有少年灵便?且他身材粗壮,课桌矮窄,便有许多难度,竟也吭哧吭叶哧气喘吁吁,让他钻过去了。

    全室学生皆哄笑。

    他却不笑,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投入战斗。

    再败,则再钻,引来笑声阵阵。

    又一日,上屈原的《涉江》,孙某示读。读着读着来了兴致,索性扔了课本,背诵起来,滚瓜烂熟,琅琅上口,抑________顿________,或轻或________,或________或急,时如海潮击天,时如急风扫地,时如轻风吹拂,时如珠落玉盘……众生皆沉醉。孙某摇头晃脑双眼微张,亦如醉如痴。却忽地打住,张眼惊问:“怎么好像不对?”

    众生皆愕,不知所云。

    又听他道:“哦,哦,是了,有一处我读错了,就是这里,就是这里。本为‘凝滞’,我读成‘疑滞’了,该死该死!”

    众生又愕然,顿时交头接耳,鹊声四起。

    适逢校长路过,已驻足谛听多时,感慨有加。下课即将他叫住:“孙老师,你课上得真好,功力不浅,而且还很勇敢。”

    “勇敢?”孙某不明。

    “不错,勇敢。……”

    孙某笑道:“承蒙夸奖。可是校长知否?我是故意的。”

    “什么,故意?”校长若有所疑。又联想到关于前些天他与学生玩牌钻桌的传闻,便责备道:“小孙哪,你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啊!”

    孙某又笑,“什么形象,关于老师的?我说校长,一个老师如果让学生看得神秘兮兮的又敬又怕,他就完锣!我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尤其是我这样的老师,也会错。于是他们就会对自己说:‘名牌大学出来的也这样,没什么了不起。他能走到这一步,将来我也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