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 | B.使用火药 ![]() | C.蚕丝织布 ![]() | D.冶炼金属 |
2.
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
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
D.酒精:王磊忘了盖上酒精灯的灯帽,我挥发了 |
5.
进行量筒液体读数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7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16.3mL | B.16.3 mL | C.小于16.3 mL | D.无法确定 |
7.
某同学关于下列实验方法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
C 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取,也可直接倾倒
D.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A.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
C 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取,也可直接倾倒
D.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2.填空题- (共3题)
8.
如下图所示,蜡烛在燃烧时物质发生了如下变化,根据图中情景判断物质变化情况。(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蜡烛受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中的棉线燃烧后变成黑色物质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1)蜡烛受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中的棉线燃烧后变成黑色物质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图为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即“铜绿”)的装置。查阅资料可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可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三种物质。试回答: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将碱式碳酸铜粉末装入试管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略低于试管底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将碱式碳酸铜粉末装入试管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略低于试管底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