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25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6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这一结论产生了兴趣,决定进行亲身验证.

(查阅资料)①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操作,二氧化锰不溶于水.②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初步验证)小华提出先用电子天平称量1.0g的二氧化锰,然后将其与过氧化氢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待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再进行二次称量,结果发现所得数据大于1.0g,原因可是_______。
(实验改进)小强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烘干后再称量的方案,结果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论,与此同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尝试蒸发的方法,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深入探究)对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验证,小兵提出可以直接向刚蒸干的二氧化锰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能观察到仍有______的现象,就可以得出结论.但小芳对此产生了异议,她的理由是____。(已确认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实验反思)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确起到了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起到这一效果呢?对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设计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此装置能较快收集到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2)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功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却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这又是为什么呢?
(3)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在思考以后,决定对甲装置进行改进,如乙图所示,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
(交流与讨论)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启发,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又共同设计处了图丙所示的装置,发现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根据图乙装置的启示,请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
(5)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加热的温度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联系(如曲线图所示),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最低为49%(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现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_________℃。
2.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仪器,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酒精灯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焰心的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焰心温度最低。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Ⅱ)定量研究
乙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气体,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见下表),丙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温度(见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
氧气体积分数
5.93%
5.29%
6.53%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温度/℃
236
243
240
 
(2)乙、丙同学多次进行测量的目的是_____。
(3)火柴梗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含量是14.0%,着火点是270℃,结合上表谈谈你对“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的认识_____。
(4)如果考虑抽气时空气的影响,则乙同学测出的氧气浓度比焰心的实际氧气浓度_____。(填“高”或“低”):另外乙同学所测氧气的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②_____。

2.单选题(共8题)

3.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提出原子论是的是
A.门捷列夫B.阿伏伽德罗C.拉瓦锡D.道尔顿
4.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氧气用于气焊、气割B.工业上用空气来制氧气
C.医院用氧气急救病人D.液氧用作火箭推进器
5.
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A.PM2.5B.氦气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6.
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酒精B.洁净的空气C.液态氧D.冰水共存物
7.
向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足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AB.BC.CD.D
8.
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9.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A.B.C.D.
10.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大于6mLB.小于6mLC.等于6mLD.以上都不对

3.填空题(共1题)

11.
(1)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 ②水银 ③自来水 ④冰水混合物 ⑤碘酒 ⑥氯酸钾 ⑦液氧 ⑧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固体剩余物,请用序号填空 (注意:少填、多填均不得分)
属于混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①木炭  ②硫粉  ③红磷  ④铁丝,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
b.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
c.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
d.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是_____.

4.实验题(共2题)

12.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用足量的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偏小),请写出两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该反应属于____反应(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2)乙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果实验失败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______.
(3)丙同学:打算用铁丝替代红磷,实验能否成功?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
(4)燃烧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氮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
13.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③_______
(2)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装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制得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则制取氨气的装置应该选择______(填序号)。
(4)用加热高锰酸钾和图C所示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_;加热过程中若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
(5)实验小组后来改进了实验,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______


在理解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归纳本实验的目的:(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