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2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
B.他们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总是同行到岔路口,然后才分道扬镳。
C.丧失阅读的习惯,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D.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牢不可破的传统观念是制约中国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

2.字词书写(共1题)

2.
看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①明眸善________ lài ②一chóu _________莫展 ③恣________ suī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一蓑烟雨湿黄昏”中“湿”字用得精妙,请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游点苍山记
自余为僇人,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已。及至楪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北行二里,至点苍神祠。庙后有问俗亭,俯瞰城郭楼观,海波万顷,涧松萦云,岩雪映日,酤酒更酌,村人荐米缆,食而甘之,既醉既饱。下山,抵三塔寺,中溪有书楼在焉,因留连累日。芒鞋藜杖,相与入瀑布溪,悬流百尺,其承流处有石如盘。盘中有一石,为瀑流所激,跳跃如马,声如雷鍧。石壁上有朱字诗,为液沫所涂,远不可辨。
己亥,由上关水月楼,放舟遵岛屿而南。则见削壁卷阿正向,点苍十九溪峰尽在几席右。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技。予曰:“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榜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遵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深有浅,皆渔家妇子居之。生事萧条,身无完衣,指予舟中几案食器,互相问诘,盖素所未见也。予二人不忍其穷,各解衣投米。问其男子何在?曰:欠课为官家所系。”其情可悲也。
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中溪与予赓和若干首,汇为一帙,名曰《点苍杂咏》云。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之”与“及至楪榆之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助之至B.处处志之C.太医以王命聚之D.前人之述备矣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总写点苍山胜景,作者从自己遍游名山胜水的经历写起,意在衬托点苍山独特之美。
B.第二段开始记述我游点苍山的经历,一天之间游历了“问俗亭”“三塔寺”“瀑布溪”三景。
C.第三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对点苍山胜景的喜爱与不舍之情,以及对石窟中渔家妇子的悲悯之情。
D.作者在被贬流放期间畅游点苍山,用简洁秀雅的文笔、优美的描绘,再现了点苍山的奇特而幽美的胜景,读之令人神往。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比入龙尾关 ② 为瀑流所激
③ 盖素所未见也 ④ 名曰《点苍杂咏》云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② 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

5.作文(共1题)

5.
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有了雨露的滋润,色彩更加绚丽;孩子有了母亲的呵护,成长更加快乐;生活有了坚定的信念,步履更加的矫健……因为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一个人,一段情,一本书,一处景,一首歌……曾深深地感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有你,我更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若出现,请一律以×××代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