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填充题- (共1题)
2.计算题- (共1题)
2.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39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质量为4.89946×10-25kg(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
(1)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取值保留整数)
(2)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1)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取值保留整数)
(2)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3.单选题- (共8题)
4.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
B.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
D.反应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
B.镁条燃烧的现象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
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 |
D.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
9.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 |
B.加热锥形瓶时,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烧杯时,则不需要垫石棉网 |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45度 |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
10.
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读数为5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肯定等于15mL | B.肯定小于15mL |
C.肯定大于15mL | D.可能大于或小于15mL |
4.填空题- (共5题)
14.
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
(3)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
(3)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
15.
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____;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6.
某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之后,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分别打开C、D两处的止水夹.
(1)A集气瓶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中,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进水量约占玻璃管容积的五分之一,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合理答案均可,只写一条),根据该实验可知,玻璃管内剩余的氮气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____。


乙装置
(1)A集气瓶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中,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进水量约占玻璃管容积的五分之一,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合理答案均可,只写一条),根据该实验可知,玻璃管内剩余的氮气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____。


乙装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