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2.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生了下列情况,在空白处简要地写出由于实验操作而引起下述后果的原因。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____;收集的氧气不纯___,____(写出2条原因即可)
(2)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的原因___。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____;收集的氧气不纯___,____(写出2条原因即可)
(2)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的原因___。
2.单选题- (共8题)
4.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C.二氧化硫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在101kPa时,-218℃液态氧能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
7.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c.将制备氧气的装置连接好.d.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后,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当集气瓶集满氧气时,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c.将制备氧气的装置连接好.d.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后,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当集气瓶集满氧气时,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b→c→a→d→e→f | B.b→c→a→d→f→e |
C.c→b→a→d→e→f | D.c→b→a→d→f→e |
3.填空题- (共1题)
11.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中子数为66。则:
(1)铟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2)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1)铟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2)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4.实验题- (共2题)
12.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
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瓶中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实验室结果小于1/5的原因是(任意写两条)_____,________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_______。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
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瓶中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实验室结果小于1/5的原因是(任意写两条)_____,________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_______。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