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荆涂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22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字词书写(共2题)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新(yǐng)______ ②(jùn)______工
③明(móu)______善睐    ④浮想联(piān)______
2.
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水满则溢,月莹则亏。留有余地,是锋茫不全露、得理也饶人的智慧。懂得留有余地,犹如掌握了一门精湛的武艺,使我们举手头足之间收放自如;懂得留有余地,就是深暗了一种处世哲学,让我们与人交往进退有度;懂得留有余地,就是破译了一份人生密码,教会我们善待自己。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在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从写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B.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便扶向路     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小题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小题3】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一理想?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日:“《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选自《晋书·列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肉来奉养父母,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曾父烹豕(shǐ)以存教:曾参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长存。⑤卜:选择。⑥阙:通“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徙居新安(______)   (2)辄进叔母任氏(______)
(3)无以慰我(______)   (4)何尔鲁钝之甚也(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人道,无以慰我。
(2)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小题3】选文中皇甫谧的叔母列举了古代两个教子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施尔吉·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你能相信一个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盛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涌、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是谁的尸体?是河的尸体吗?没听说河竟然还有尸体,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抱着不应该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做河的水流会干涸,这种惊讶比一个朝代的更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一家外媒报道,从卫星上观察,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五万条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中已经失去了两三万条。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手里失去了孩子,她们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这一点,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消灭一条河比建造(请原谅我使用的“建造”这个词,这完全是人类爱用的词,而河流无法建造)一条河更容易。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条敛尸袋。

⑦当大街出现一个带刀痕的死人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因搜寻原因,曰侦察破案,人类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人命关天”。如果一条河死了,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他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而河床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选自201 5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释)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小题1】请根据文意填空。
面对河的“辞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开始,作者是惊讶与不安;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说出了自己的痛苦和________;最后作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小题4】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

5.语言表达(共1题)

7.
请你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____________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____________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____________
主持人:④____________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6.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独处时可以读书,可以思考,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做喜欢的运动……独处使人回归本真,有机会可以和自己的灵魂交谈。乐于独处的人,能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产生独到的见解,得到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独处是一种艺术,学会独处是成长路上必经的一课。

请以“独处 ”或“ 独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