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五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18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8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_
实验三
_______
_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倒出剩余液体,留下固体,再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暗紫色固体E,可同时得到A和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将点燃的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会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F,并放出热量。试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并将其名称填写在以下相应字母后面。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E___________F_____

3.科普阅读题(共1题)

3.
人类为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下列信息:
信息1: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CH4、NH3、CO 、CO2
空气的成分
N2、O2、C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 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原因是_____。

4.单选题(共19题)

4.
用氯酸钾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混入,其结果是(  )
A.速率加快,生成氧气量不变B.速率不变C.速率加快,生成氧气量增多D.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5.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人呼吸B.食物的腐烂C.酒和醋的酿造D.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
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化学可以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7.
判断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黑色固体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8.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B.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受热时分子变大,遇冷时分子变小的原因
C.分子和原子都不能再分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9.
下列关于O2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用排水法收集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
D.我能供给呼吸
10.
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11.
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2.
刘悦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活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B.切过果蔬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
C.将土豆由块状切成丝状
D.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
13.
在双氧水(H2O2)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反应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双氧水的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B.每个双氧水分子是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每个双氧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和二个氧原子。
D.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双氧水+二氧化锰——水+氧气
14.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5.
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白酒B.牛奶C.冰水混合物D.可口可乐
16.
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17.
下列用途中,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B.用作灯泡填充气C.制氮肥D.制霓虹灯
18.
“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氮气
19.
欲鉴别分别装在三个集气瓶中的氧气、氮气、空气,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分别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20.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种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都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
A.H2、N2
B.N2、O2
C.CO2、CO
D.N2、Ar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托盘天平称量25.62g氯化钠B.用100ml量筒量取5ml某液体药品
C.没说明药品用量时应取1~2 mL固体药品D.利用量筒量取24.3ml蒸馏水
22.
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A.全部B.除④外C.除④⑤外D.①②③⑤

5.选择题(共2题)

23.函数     (       
24.

如图为不同因素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威胁大小的条形图。

根据上图回答:

6.填空题(共2题)

25.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②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化合反应 (填序号) _____,分解反应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_______。
26.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四氧化三铁_____   氧化汞_____ 氮气_____
水_____ 二氧化碳_____ 氯酸钾_____

7.实验题(共2题)

27.
某同学可如图所示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 ℃),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 cm处。

①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__________,活塞先向(填左或右)______移动。
②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___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8.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可选用的 发生装置是___(填序号),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为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根据所给信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