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有一包黑色粉末由氧化铜和木炭混合而成,将其装入试管中充分加热,有红色物质生成,其加热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bc段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___,该物质的质量为______
(2)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____?

(1)bc段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___,该物质的质量为______
(2)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____?
2.
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三甲基一氯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三甲基一氯硅中碳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3)三甲基一氯硅中氢元素和硅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4)三甲基一氯硅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
(5)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____。(答一个即可)
(1)三甲基一氯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三甲基一氯硅中碳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3)三甲基一氯硅中氢元素和硅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4)三甲基一氯硅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
(5)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____。(答一个即可)
2.流程题- (共1题)
3.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小资料)
I、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Ⅱ、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2)过程②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 .
(3)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程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 (填“NH3”或“CO2”),你的理由是: .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小资料)
I、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Ⅱ、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2)过程②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 .
(3)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程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 (填“NH3”或“CO2”),你的理由是: .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简答题- (共1题)
4.
下列是初中化学的部分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2)B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值偏小的原因:_____;(答一点)
(3)C实验是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造成的结果是:____;
(4)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5)要鉴别以上实验所用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____,搅拌,如果观察到_______,则样品为软水。

(1)A中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2)B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值偏小的原因:_____;(答一点)
(3)C实验是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造成的结果是:____;
(4)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5)要鉴别以上实验所用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____,搅拌,如果观察到_______,则样品为软水。
4.推断题- (共1题)
5.
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反应④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能与A反应。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
反应④______。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
(4)B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等(写一个即可)。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
反应④______。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
(4)B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等(写一个即可)。
5.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铜和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
(1)(提出问题)
假设1:红色粉末是铜粉;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假设3:红色粉末是___。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你完成下表: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3成立。
(2)(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
③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
(3)(拓展)为了把实验结束后的铜粉和铁粉分离开来,你认为可选用____(填序号)
A 过滤 B 用磁铁吸引 C 在空气中灼烧
(查阅资料)铜和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
(1)(提出问题)
假设1:红色粉末是铜粉;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假设3:红色粉末是___。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A红色粉末_______,石灰水_____ | 假设1成立 |
B红色粉末_________,石灰水变浑浊 | 假设2成立 |
C红色粉末部分变黑。石灰水________ | 假设3成立 |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3成立。
(2)(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
③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
(3)(拓展)为了把实验结束后的铜粉和铁粉分离开来,你认为可选用____(填序号)
A 过滤 B 用磁铁吸引 C 在空气中灼烧
6.单选题- (共12题)
10.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B.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8 |
D.甲和丁一定属于单质 |
11.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 |
B.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
D.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
B.氧元素与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外电子数不同 |
C.H2O中的H2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
D.符号Cl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还能表示一个原子 |
15.
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 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有11个氢分子 |
C.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7.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A.除杂的方法 | B.化学物质中的“三” |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空气中灼烧 除去CO中的CO2—通过澄清石灰水 CO2中混有CO—点燃 | 三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 构成物质的三大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三种黑色氧化物—CuO、MnO2、Fe3O4 |
C.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D.化学物质与俗名 |
制取气体—先检查气密性 点燃可燃气体—先验纯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用“灯火试验” |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氧化钙—生石灰 硫—硫磺 |
A.A B.B C.C D.D
7.填空题- (共4题)
19.
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没有硅就没有计算机。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_____元素。
(2)SiO2是沙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R,R的化学式为______.
(3)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有科学家正研究将硅作为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较,硅燃烧没有CO2排放,因而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1)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_____元素。
(2)SiO2是沙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3)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有科学家正研究将硅作为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较,硅燃烧没有CO2排放,因而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0.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图B的含义_____
(2)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物质C属于混合物的依据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图B的含义_____
(2)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物质C属于混合物的依据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1.
现有乙醇、氖气、氧气、二氧化硫四种物质,请用化学式填写: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可用粮食发酵制得的是____;能用于支持呼吸的气体是____;通电发红光的稀有气体为______。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可用粮食发酵制得的是____;能用于支持呼吸的气体是____;通电发红光的稀有气体为______。
22.
下图中是氧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
(2)E粒子属于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3)F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处于第_____周期
(4)写出由B、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

请你回答: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
(2)E粒子属于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3)F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处于第_____周期
(4)写出由B、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
8.实验题- (共1题)
23.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可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与B装置相比,使用带有多孔隔板的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
(4)若要制取氢气,可以使用 E或F 装置收集,能用E 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若选用G装置代替E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导管口通入。
(5)丽丽用家里的小针筒和废药瓶组装成一套微型装置(如图所示)来制取气体,固体只需极少量、液体用量也很少(或只需1-2小滴),用此装置做实验的优点是____(填序号)。

A 节约药品用量 B 能减少污染
C 能控制液体滴加的量 D 便于进行家庭实验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可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与B装置相比,使用带有多孔隔板的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
(4)若要制取氢气,可以使用 E或F 装置收集,能用E 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若选用G装置代替E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导管口通入。
(5)丽丽用家里的小针筒和废药瓶组装成一套微型装置(如图所示)来制取气体,固体只需极少量、液体用量也很少(或只需1-2小滴),用此装置做实验的优点是____(填序号)。

A 节约药品用量 B 能减少污染
C 能控制液体滴加的量 D 便于进行家庭实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