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现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10g此样品,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10g样品中CuO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所加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3)计算最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精确到0.1%)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 8 | 6 | 4 | 3 | m |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10g样品中CuO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所加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3)计算最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精确到0.1%)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草酸晶体(H2C2O4·2H2O)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草酸(H2C2O4)受热会分解,它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为:H2C2O4+Ca(OH)2==CaC2O4↓(白色)+2H2O。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作如下探究:
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1)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生成CO2和H2;
第二种:草酸分解生成CO2、CO和H2O;
第三种:草酸分解:H2C2O4
CO2↑+H2O(未配平);
有同学从理论上就可判断第三种假设不成立,老师也认为这一判断是正确的,该同学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
(2)设计与实验: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图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①甲同学按A装置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认为此现象是由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所导致,此判断_____(填“严密”或“不严密”)。
②乙同学的B装置图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他画完整(直接画在图上或答题卡上) ____。乙同学按B装置实验,看到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洗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尖嘴管口点燃剩余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__烧杯,有白色固体生成,证明产物中有___;换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无现象,证明产物中无H2。
(3)结论与思考:
①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若省略B装置方框内的仪器,整套装置也能证明产物中有CO2(假设每步都反应完全),方法是:____。
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1)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生成CO2和H2;
第二种:草酸分解生成CO2、CO和H2O;
第三种:草酸分解:H2C2O4

有同学从理论上就可判断第三种假设不成立,老师也认为这一判断是正确的,该同学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
(2)设计与实验: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图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①甲同学按A装置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认为此现象是由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所导致,此判断_____(填“严密”或“不严密”)。
②乙同学的B装置图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他画完整(直接画在图上或答题卡上) ____。乙同学按B装置实验,看到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洗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尖嘴管口点燃剩余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__烧杯,有白色固体生成,证明产物中有___;换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无现象,证明产物中无H2。
(3)结论与思考:
①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若省略B装置方框内的仪器,整套装置也能证明产物中有CO2(假设每步都反应完全),方法是:____。
3.单选题- (共9题)
3.
氯气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反应。已知O2与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此推知,Cl2与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 )
A.CCl4和HCl | B.CCl4和Cl2 | C.CH2Cl2和H2 | D.C和HCl |
4.
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A.4∶19 | B.12∶19 | C.6∶17 | D.2∶17 |
5.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1.5g B.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1
纯净物 | 乙醇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X |
反应前质量/g | 2.3 | 4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2.2 | 2.7 | 待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1.5g B.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1
6.
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水(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
A.Ba2O | B.Ba3O | C.Ba2O2 | D.BaO2 |
8.
如图所示,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广口瓶内放有固体Y,若使图中小气球鼓起,则液体X和固体Y不可能是( )


A.X是水,Y是氧化钙 | B.X是稀盐酸,Y是铁粉 |
C.X是水,Y是硝酸铵 | D.X是水,Y是氢氧化钠固体 |
9.
在已调平的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稀硫酸,在左边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粉末,同时在右边烧杯中投入与X等质量的金属Y粉末,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左边,当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又偏向右边,则X、Y是下表组合中( )
| A | B | C | D |
X | Mg | Zn | Zn | Fe |
Y | Fe | Mg | Fe | Zn |
A.A | B.B | C.C | D.D |
10.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只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Cu2+、Fe2+ |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 |
4.选择题- (共2题)
5.填空题- (共2题)
14.
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三个操作中,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填序号)。图 C 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____。
(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改变温度不考虑溶剂变化:

①在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3℃,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_____。
②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在100g的水中配成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③ 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____。
(4)水是重要的溶剂,用10%氯化钠溶液配制2%的氯化钠溶液500g,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填写字母代号)
A 酒精灯 B 玻璃棒 C 烧杯 D 量筒 E 托盘天平

(1)如图三个操作中,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填序号)。图 C 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____。
(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改变温度不考虑溶剂变化:

①在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3℃,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_____。
②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在100g的水中配成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③ 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____。
(4)水是重要的溶剂,用10%氯化钠溶液配制2%的氯化钠溶液500g,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填写字母代号)
A 酒精灯 B 玻璃棒 C 烧杯 D 量筒 E 托盘天平
15.
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
资料: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1)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宇航员呼出的CO2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Li2C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航天器返回地面后,用Ca(OH)2与Li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使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再生。
资料: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1)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宇航员呼出的CO2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Li2C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航天器返回地面后,用Ca(OH)2与Li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使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再生。
6.实验题- (共3题)
16.
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后开始进行实验。

(1)实验1: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铜丝变为黑色(CuO),观察到细铜丝团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
(2)实验2:将铜丝团浸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当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时小心地松手,发现稳定后的砝码比起始位置____(填高、低、不变),写出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

(1)实验1: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铜丝变为黑色(CuO),观察到细铜丝团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
(2)实验2:将铜丝团浸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当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时小心地松手,发现稳定后的砝码比起始位置____(填高、低、不变),写出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
17.
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把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物质燃烧的__,反应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老师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烧杯中有高低不同两支燃烧的蜡烛,向甲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将乙烧杯倒扣在高低两支蜡烛上方,请你帮忙分析两实验的现象有何区别:__。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物质燃烧的__,反应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老师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烧杯中有高低不同两支燃烧的蜡烛,向甲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将乙烧杯倒扣在高低两支蜡烛上方,请你帮忙分析两实验的现象有何区别:__。
18.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②____。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室常选用C和E装置制取氧气,还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检验该气体在E装置中是否收集满方法是___。
(3)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2)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
(4)若用G装置收集(2)中制得的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进(填a或b)
(5)小华同学用浓HCl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装有石蕊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c.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6)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图A至G中的装置_____(填字母)。

(1)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②____。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室常选用C和E装置制取氧气,还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检验该气体在E装置中是否收集满方法是___。
(3)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2)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
(4)若用G装置收集(2)中制得的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进(填a或b)
(5)小华同学用浓HCl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装有石蕊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c.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6)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图A至G中的装置_____(填字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