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2单元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174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9

1.单选题(共13题)

1.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B.水滴石穿C.积水成渊D.披荆斩棘
2.
实验室里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若实验中忘了加入催化剂,其结果是(  )
A.不产生氧气B.生成氧气的速度慢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没有影响
3.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2H2OO2↑+2H2
B.H2O+CO2═H2CO3
C.Zn+2HCl═ZnCl2+H2
D.BaCl2+2AgNO3═2AgCl↓+Ba(NO3)2
4.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
6.
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若要实验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
B.实验中水的量可以随意
C.红磷的量要足量
D.仅把红磷换成碳粉,实验也会成功
7.
某同学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制取氧气时,发生试管炸裂现象,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B.①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
8.
下列收集O2的方法错误的是(  )
A.B.C.D.
9.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必须检验是否收集满瓶,这时通常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来进行检验,应该将带火星木条应该(  )
A.放置在集气瓶口B.集气瓶中间
C.集气瓶底部附近D.瓶口上方
10.
鉴定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颜色
C.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人固体B.称量固体
C.连接仪器D.加热液体
12.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快慢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B.浓度
C.催化剂D.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13.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2.填空题(共5题)

14.
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
 
15.
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2)炸脆的食物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3)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看到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16.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B.假设C.实验D.结论
17.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 20mL 时,将量筒平放,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20mL,则该学生实际取的液体体积_____20mL.(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18.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三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 (如图),约1s~2s后取出,可观察到_____处(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_____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试管应放在酒精灯的_____焰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