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大坝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1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4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关隘(ài) 侏(zhū)儒 退避三舍(shě) 酣(hān)然入梦
B.愚氓(méng) 猬(wèi)集 娴熟深谙(ān) 衣袂(mèi)飘飘
C.轩(xuān)榭 斟酌(zhuò) 唏唏嘘嘘(xǖ) 脍炙(zhì)人口
D.潋(niàn)滟 谛(dì)听 毛骨悚(sǒng)然 蹒(pán)跚踱步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交卸   慕集    节衣缩食    辗转反侧
B.谦疚   雄踞    万籁俱寂   重峦叠嶂
C.蟾蜍   褡裢    结风洗尘   情郁于中
D.整肃   胡笳 饮泣吞声   无暇顾及
3.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以来,十堰一路高歌猛进,进入全国十佳魅力城市。节目中,十堰从“两城初遇”“三城PK”到最后“强强对决”,“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全方位展示,十堰的文化历史、美景美食、精绝项目、城市精神多角度  ① ,从而真正  ② 了十堰独特的城市魅力。央视授予十堰的颁奖词为:移民,移不走她大山般的奉献   ③  ,守井,印证了她六百年的执着信仰,她用  ④  的武当功夫,助你攀登人生金顶!十堰,人人称道的地方!
A.①表现 ②彰显 ③精神 ④以柔克刚B.①呈现 ②凸显 ③情怀 ④刚柔相济
C.①展现 ②凸显 ③胸襟 ④以静制动D.①呈现 ②表现 ③胸怀 ④刚柔相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漫山遍野的树,像绵延不绝的绿色画卷,像鳞次栉比的天然屏障,像严阵以待的戍边将士。
B.这匠人总爱模仿别人的建筑样式依样画葫芦,作品给人自出心裁之感。
C.眼泪流了下来,像一场如火如荼开始的小雨,却令人吃惊地很快就淋湿了周围的一切。
D.我只发了个短信,这位不速之客就有说有笑地走进了我那别具一格的庭院。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月1日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全面取缔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
B.高铁成网运行让区域和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东北、华北、华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形成1小时。
C.2017年全年脱贫摘帽贫困县将达到100多个左右,将减少1300万左右贫困人口。
D.翻开2017年的“民生账单”,养老金上调、下调关税、多地试点“租售同权”等一大波民生“小目标”实现,百姓的生活也发生深刻改变。
6.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都具有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
B.《活板》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活板》记录了毕昇发明的雕板印刷术的详细情况。
C.保尔有四次死里逃生,其中第二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D.《倡议书》和《表扬信》类似,都有标题、称呼、正文、敬词、署名和日期,《计划》的正文则要写清计划目的、目标及措施。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雁 门 太 守 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全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B.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半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气概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深挚情感。
【小题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④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余强(豪爽)饮 客(客居)此
B.是日(大雪第二天)   更(初更)定
C.余挐(划船)一小船     拥(提着)毳衣炉火
D.上下一(副词,全、都)白 大雪(名次用作动词,下大雪)三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属于游记体裁,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B.第①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日期和天气状况。
C.天寒地冻,又因不知客居二人姓名,故而“余强饮三大白” 。
D.凡是情绪比较活跃的地方,写的都是别人,作者始终是淡然的。
【小题4】第③段采用了哪两种写法?请具体分析。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仙人掌和咚咚人
尤 今
①贫穷,像是烈阳下的影子,无比清晰都地而又无比鲜明地盘踞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②那时,父亲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文化人,在怡保办一份曲高和寡的报纸《迅报》,我们一家子就住在一所简陋的木屋里,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然而,这一无所有的屋子,却同时又是无所不有的;日子看似苍白,整间屋子偏又闪着黄金般的璀璨亮光。
③为日子镀上金光的,是爱。
④鱼翅和龙虾是我们生活的绝缘体,可是,我们却有着比这更丰盛的东西,那就是书。
⑤书籍,一叠叠、一摞摞,堆得满天满地;即连空气,都漂浮着一个一个的方块字。
⑥父亲看书时,手中总握着笔,作眉批,眼和手俱忙,红色的蝇头小字,像标致的小蚂蚁,施施然地在书页间爬行。母亲看书时,全神贯注,那种极致安静的样子,有无可名状的美丽。在万籁俱静的当儿,书页轻轻掀动的声音,便是让人心魂俱醉的音乐。
⑦父母看书,也谈书:细声细气地谈、细水长流地谈。两人的语调,是如此的轻,是如许的柔,仿佛担心声调重了会使文字受到惊吓,一只只从书页中飞走。
⑧同样热爱文字而又彼此相爱,父亲和母亲,虽穷而不苦。
⑨成长后,当我回想这一段岁月时,印象最深的,不是饥饿,而是父母亲把目光镶嵌在字里行间时眉眼那份恬然的笑意。他们常常让我联想起沙漠中的仙人掌,生活里极端的贫瘠就像是无所不摧的龙卷风,可是,坚定的信念和美丽的理想却造致了他们无所畏惧的大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龙卷风再强,也击不倒他们。
木屋子外面,有一条河,一条邋里邋遢的河、一条会呜咽的河。每当下雨,那河便哭,哭出大量黑色的泪;那泪,顺着低洼的地势,肆无忌惮地流进了屋子里,整所木屋也因此而氤氲着一种腐臭不堪的气息。就在母亲忙忙碌碌地以竹枝扫帚一下一下地将好似永远也扫不完的污黑河水扫出去时,不识愁滋味的伊文姐姐便欢天喜地的带着四岁的我和三岁的国平弟弟到河边去玩。河已停止哭泣,但是,水位涨得很高。姐姐把事先折好的纸船分发给我和弟弟,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道:“你们许愿,让纸船把你们的愿望送出去。”我傻傻地问:“送去哪里”姐姐沉吟了一下,然后,极有威严地说:“别多问了,问多会不灵的。”她的脸色庄严得像座庙,我当然不敢再多问了。五岁的孩子,到底许了什么愿望,现在已不复记忆了,然而,把盛着愿望的纸船放到河里去的那份雀跃,我却是记得的。
⑾不下雨时,姐姐便领我和弟弟在长而窄的泥径里寻找一个‘’子虚乌有”的“咚咚人”。她一脸神秘地说:“咚咚人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找到他,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我们齐声惊叫:“哇,这么神奇!”我心想,姐姐口里这“咚咚人”,不正像阿拉丁神灯里那个“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巨人吗?我和弟弟心驰神往,像两只失蜜的蜂一样,在又长又窄又弯的泥路上,倾尽全力,寻寻觅觅,然而,就算把整条泥路翻了过来,“咚咚人”依然踪迹全无。奇怪的是,一次一次的找,一次一次的失望,却依然乐此不疲地找。成长后,问姐姐:“你当时怎么会无中生有地弄出个咚咚人来把我们骗得团团转呀?”姐姐讳莫如深地微笑着说:“哪有骗你们!只要你们相信有,便有。”听懂了姐姐话里蕴藏的“玄机”,我豁然微笑。
⑿在那捉襟见肘的贫困岁月里,我们没有任何的玩具,可是,姐姐却在我们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树”,我们很努力地浇水施肥,虽然那棵树始终长不出果子,但是,姐姐却教会了我们,有盼望便有快乐,有憧憬便有幸福。
——选自作者博客
【小题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内容。(每空不超过7个字)
①父母安静的读书---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说屋子“一无所有”同时又“无所不有”?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分析第⑩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木屋子外面,有一条河,一条邋里邋遢的河,一条会呜咽的河。每当下雨,那河便哭,哭出大量黑色的泪;那泪,顺着低洼的地势,肆无忌惮地流进了屋子里,整所木屋也因此而氤氲着一种腐臭不堪的气息。
【小题4】关于文章标题和内容的表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仙人掌和咚咚人”,将两样全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新颖奇特,富有魅力。
B.“仙人掌”在文中是指面对极端贫瘠的物质条件而优雅从容地生活着的父母。
C.在关于父母和姐姐的回忆中,作者都使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文章中心的呈现自然而明晰。
D.姐姐用寻找子虚乌有的“咚咚人”的游戏教会“我”和弟弟,“有盼望便有快乐,有憧憬便
【小题5】结合上下文,请你说说文章第11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一脸神秘地说:“咚咚人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找到他,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
【小题6】听懂了姐姐话里蕴藏的“玄机”,这里的“玄机”指什么?
10.
狗 年 话 狗
①在我国,狗起初曾用做祭祀。《说文解字》解释“献”字说:“宗庙犬名羹献, 犬肥者以献之。”古人以狗为祭祀宗庙的头等供品。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就有多种用狗肉制成的名肴。我国汉代,还设有管理狗的专职官员,称为“狗监”。给汉武帝推荐司马相如的杨得意和音乐家李延年就做过“狗监”。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再入龙楼称绮李,应缘狗监说相如”的诗句,记述的就是此事。
②随着人们对狗的特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狗的用途也越来越广。狗的一个最重要的习性,就是一个“忠”字。它忠于职守,忠于饲养它的人。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大马戏团访华时,驯兽师鲁班一次驯虎失败,猛虎朝他直扑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那条忠实的狗,向着扑向鲁班的猛虎冲去,用生命给主人争取了时间,保全了主人的性命。
③狗的忠义和勇敢这两个特点是结合在一起的。狗在看田、守户、牧羊、狩猎等方面,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特性。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新西兰的牧羊犬,一只可以看管200只羊的羊群。在深山密林中,几只猎狗可以困住一头凶顽的野猪。勇猛无畏的猎狗,往往代替主人完成一些危险的使命。  
④狗的聪明也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尤其是狗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远远超过了人。人的耳朵只能听到3万赫以下的声音,而狗却可以听到10万赫以上的声音。人的嗅觉细胞一般只有500万个,而狗竟有2.2亿个,可以分辨大约2万种不同的气味。人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和机智勇敢、忠实可靠的特征,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侦破案件等方面,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在《国语·晋语》、《五代史· 张敬达传》的古籍书中就有狗在战争中立功的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军犬的国家之一。
⑤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更加扩大了使狗发挥其特长的范围。人们驯养出一种救生犬,用以搭救海上落水或寻找森林中失踪的人。前苏联的科学家发现狗能探明地下12米深处的某些矿物。北极地区有一种叫做“冰上飞”的狗,一次可拉货物130多公斤 并能在零下50多度的雪地上酣然入睡。科学家们还把狗送上浩瀚的宇宙,使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动物……。
⑥狗可说全身是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药用角度有不少记述,如讲狗肉可以 “按五脏、轻身、益气、宜肾、壮气力、补五痨七伤、补血脉”。“狗蹄下乳汁,狗 肾治痈疽、疮疡……诸症”等等。除此,狗的皮、毛、骨、肉以及内脏,都能够充分利用。
⑦古代阴阳学家说狗在二十八宿里属金,叫娄金狗,喻示吉祥富贵。
【小题1】对②-⑦段分别用一个字概括狗的特点。
【小题2】第⑤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第①段引用宋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就设有管理狗的专职官员。
B.“在深山密林中,几只猎狗可以困住一头凶顽的野猪”为了说明狗具有团结和聪明的特点。
C.人们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军犬的国家。
D.《说文解字》关于“献”字解释说明了在我国狗起初以头等供品用做祭祀。
【小题4】请对第④段结构作具体分析。

5.作文(共1题)

11.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请以“     的二三事”为题作文。

⑵种下太阳,我就收获温暖;种下鲜花,我就收获馨香;种下爱心,我就收获幸福。请以“种下”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⑴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⑵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写成记叙文。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