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第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156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3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贵阳某校探究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三种传感器(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和其它装置按图1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_____。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中对应的线段是_____。
(3)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而拉瓦锡采用汞作为消耗氧气的反应物,结果发现实验后氧气的浓度几乎为0%。
①若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_____。
②请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与课本采用的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
拉瓦锡实验优点:_____、拉瓦锡实验不足_____;
课本实验优点:_____、课本实验不足_____。

2.单选题(共9题)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B.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O2
C.CO、NO2、CO2均属于空气污染物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3.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B.  
C. D. 
4.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I类反应放出热量, II类反应吸收热量
B.Fe在I、II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I、II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D.Fe在氧气中烧烧均会产生明亮的火焰
5.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碳粉,A为止水夹。分别点燃红磷和碳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打开A止水夹,燃烧杯中的水可能进入(  )
A.先进入甲瓶,再进入乙瓶
B.进入甲瓶,不会进入乙瓶
C.两瓶都不会进入
D.同时进入甲、乙瓶
6.
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和空气的体积约是(    )
A.20mL和80mLB.40mL和60mL
C.50mL和50mLD.60mL和40mL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产生的氧气体积,装置气密性良好,图I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干燥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II、Ⅲ、Ⅳ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中,只须将装有二氧化锰的燃烧匙上提,离开过氧化氢溶液的液面,反应即可停止
C.若用装置Ⅲ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验满
D.若用装置I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8.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9mLB.大于9mLC.小于9mLD.无法确定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9.5mL水B.  称取10.05g氯化钠
C.  给液体加热D.  放置洗净的试管
10.
某同学要加热3mL食盐水,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持试管;④向试管中加入3mL食盐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④⑤③①②B.①④③②⑤C.④③⑤①②D.①③④②⑤

3.填空题(共2题)

11.
请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种类
根据的性质
具体的操作、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方法一
_____
_____
方法二
_____
_____
 
12.
用你学到的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类别
反应符号表达式
反应现象
基本反应类型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
_____
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_____
_____
_____
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_____
_____
_____
4.铁线在氧气中燃烧
_____
_____
_____
 
(1)铁丝在燃烧时,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待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若瓶底放了细沙,集气瓶仍炸裂了,则可能原因是_____。
(2)硫粉燃烧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4.实验题(共2题)

13.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填序号)。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4)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_____,点燃 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K4,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结合所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②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填下字母),若用D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进行验满的操作是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先后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分别测定了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浓度%
80.3
90.0
89.8
79.9
79.6
79.7
氧气平均浓度%
86.7
79.7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第一组数据明显偏低,若能等到_____开始收集则可避免这种情况。以上两种方法中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的是_____。
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为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填序号)。
A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有部分空气无法排干净
B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C 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