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展开探究。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图2),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实验改进)甲同学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1)按图2装置实验,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燃烧匙内盛放红磷的量必须_________。
(2)按图3装置实验,点燃红磷的方式不同于图1,而是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得的氧气含量约为14%。为什么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呢?
(查阅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实验探究1)乙同学利用图4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5是用该装置测得的木炭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3)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会瞬间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 。
(4)根据图5,木炭不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已知常温下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在有氯化钠、炭粉存在条件下,反应速度较快。丙同学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图6所示实验装置,8分钟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5)丙同学将铁粉、炭粉等物质不是堆在瓶底,而是撒在浸润氯化钠的滤纸条上再贴在广口瓶内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合适的物质和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图2),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实验改进)甲同学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1)按图2装置实验,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燃烧匙内盛放红磷的量必须_________。
(2)按图3装置实验,点燃红磷的方式不同于图1,而是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得的氧气含量约为14%。为什么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呢?
(查阅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实验探究1)乙同学利用图4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5是用该装置测得的木炭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3)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会瞬间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 。
(4)根据图5,木炭不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已知常温下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在有氯化钠、炭粉存在条件下,反应速度较快。丙同学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图6所示实验装置,8分钟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A | 实验后的体积 | |
集气瓶内空气 | 量筒内水 | 量筒内剩余水 |
262mL | 180.0mL | 127.2mL |
(5)丙同学将铁粉、炭粉等物质不是堆在瓶底,而是撒在浸润氯化钠的滤纸条上再贴在广口瓶内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合适的物质和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2.单选题- (共4题)
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3.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 | B.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
C.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 D.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 |
3.实验题- (共2题)
6.
根据下列几幅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导管口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
(2)图2中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是______;取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根据烧杯内壁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的一种生成物是______;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是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__(填“能”或“否”)重新燃烧。
(3)图3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瓶内加入几块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

(1)图1中a导管口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
(2)图2中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是______;取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根据烧杯内壁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的一种生成物是______;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是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__(填“能”或“否”)重新燃烧。
(3)图3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瓶内加入几块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
7.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若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选用B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需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证明集气瓶已充满的方法是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你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
(4)氨气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F装置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①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
②收集氨气一段时间后,打开F装置中的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喷泉,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环境污染,①~④装置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若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选用B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需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证明集气瓶已充满的方法是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你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
(4)氨气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F装置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①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
②收集氨气一段时间后,打开F装置中的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喷泉,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环境污染,①~④装置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