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133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7

1.科学探究题(共3题)

1.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0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条件也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
MnO2粉末用量(克)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660
220
205
80
25
9
4
3
反应后液体温度(℃)
24
34
39
56
65
67
69
70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_______________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
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并验证:(每空2分)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发现火柴梗的________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 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________ .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________ ,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和碳元素.
3.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燃烧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7题)

4.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5.
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B.实验C.观察D.得出结论
6.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与预计的有出入,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C.放弃实验D.再次实验
7.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B.设计实验C.观察D.得出结论
8.
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9.
科学探究的意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建立假设”②“交流评价”③“获得结论”④“提出问题”⑤“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①②③C.④①⑤③②D.①④⑤②③
10.
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3.填空题(共2题)

11.
小明和小刚在厨房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认为“可能是白醋”.小刚说“可以闻一闻”.对于“可能是白醋”应该是科学探究中________ ,对于“闻一闻”是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 .
12.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________ 这样几个环节.

4.实验题(共2题)

13.
加热高锰酸钾,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成分可能有 ________  种情况,选择一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你的猜想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
取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________ (填一种实验操作)并将________ 伸入试管中
________
你的猜想
是正确的
 
14.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①________ (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②________ .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氯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汞元素的化合价有+2、+1两种,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价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①________ ,化学式为②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3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