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练)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131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6

1.简答题(共1题)

1.
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尔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1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猜想假设)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剩下的1支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min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个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0题)

3.
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  )
A.隐形飞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
4.
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猜想     B. 实验 C. 推理 D. 归纳
5.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6.
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B.获得结论
C.设计实验D.反思与评价
7.
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根火柴梗在火焰中心一秒,观察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烧情况
 
A.AB.B C.CD.D
8.
对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C.用盐酸探究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9.
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为实验B.②为猜想假设
C.①为观察D.③为设计实验
10.
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11.
李燕同学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就李燕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B.实验C.假设D.做结论
12.
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仿B.假设C.对比D.推理

4.选择题(共1题)

13.

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a、b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也相等的是(   )

5.填空题(共1题)

14.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________,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的____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15.
加热高锰酸钾,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成分可能有 ________  种情况,选择一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你的猜想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
取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________ (填一种实验操作)并将________ 伸入试管中
________
你的猜想
是正确的
 
16.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烧燃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