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10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气(xū)    子(méi)    静(tián)    绊(jī)
B.脑(pàn)   杂(rǒng)   旋(wò) 然(qiāng)
C.闭(sāi)    礴(báng)   仁(tóng)   争(sòng)
D.蕴(zǎo)   战(lì) 然(mò)    潺潺(chán chá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辐射  震憾  照例    踱来踱去
B.撮土  神龛  思慕    米酒油馍
C.船篷  缭原  暖融融  大彻大悟
D.家眷  幽悄  茂腾腾  人情事故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B.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杜绝马后炮。
C.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D.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5.
不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本文出自《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本文是他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下的“永州八记”之一,以探访山水,流连于自然胜景中排遣心中的苦闷。
C.《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略有删节,《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根据手法分为赋、比、兴。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____________) (2)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
(3)往来翕忽(__________) (4)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
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
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佁然自得。
【小题5】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如果要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既要保持小石潭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请结合译文写一篇导游词,要求既生动形象,又简洁明快。(只介绍一个景点)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母亲节的礼物
① 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声清脆的童音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节日。”
② 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及弥补。只是,该买什么礼物呢?
③ 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指导下,买了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平生头一次买花,花送给母亲。她的惊讶和激动在我意料之外,更让我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容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买件特别的礼物!
④ 第二年。我找了好几条街巷,才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看到这件“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熨平了。糕点,我和姐姐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
⑤ 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音忽然又响起:“妈,你要我送你什么——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声音渐趋沮丧。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童音兴奋起来,“今晚我不睡觉,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这种郑重其事令众人哑然失笑。在笑声中,那母亲的声音格外轻柔:“好儿子,妈不用你当保镖。”“为什么?那是我的礼物!”母亲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响起:“你的礼物,妈已收下!”
⑥“收下了?”几乎同时,车上的每一个人除小男孩外,都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几分钟前还在困扰我的难题也在这母子的对话中忽地解决了,心头顿时一松,其实,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容易送出的。
【小题1】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我以往给母亲的礼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小男孩送母亲的“礼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2】③段末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在结构上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小题3】第③自然段中,母亲的惊讶和激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不安”?
【小题4】“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全熨平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5】小男孩什么实物都没有送给妈妈,为什么妈妈还说:“你的礼物,妈已收下了!”?
【小题6】为什么说“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8.
人生第二幕
①时间是1859年6月24日,忽然间,他置身于一个山顶,俯瞰着山下被染红的平原。
②拿破仑的军队正在与奥地利的军队激战,而亨利•杜南特此时就在山上他的马车里目睹着一切。
③军号嘹亮,枪声大作,炮声隆隆,双方的军队激烈厮杀着,亨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看见尘埃满天,他听见伤者的尖叫,他看见血流成河,奄奄一息的伤兵躺在地上,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
④亨利并不真的想呆在这里,这只是他的一次商业旅行,他正准备与拿破仑三世商议在瑞士和法国之间开展金融业务,因为在路上他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碰巧亲眼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⑤亨利在山上看到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斗刚结束,他立即进入那个小镇。他看见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伤兵、死亡,涌现在眼前。亨利伤痛不已,他决定在这个小镇多呆几天,他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安慰那些年轻的士兵们。
⑥他意识到,他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生活了。阻止战争的愿望强烈地驱使着他,亨利•杜南特的选择最终会使他失去蒸蒸日上的银行业务和他所拥有的一切,也许此时声名显赫的他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最终默默无闻地死在一个阴暗的不为人知的救济院里。
⑦但是今天我们记住了亨利的名字,在1901年,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我们铭记着他,因为是他创建了国际红十字会。
⑧在1859年的那一天,亨利•杜南特的人生第一幕谢幕了,而人生精彩的第二幕则演绎到他的生命尽头。
⑨很多人的一生都可以分为第一幕和第二幕,亨利•杜南特的前半生,受到商业成功、名望、权利和永不满足的欲望驱使,而后半生,激励他的是爱、怜悯和阻止可怕战争的信念。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亨利•杜南特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出发点各是什么?
【小题2】将第③段中“奄奄一息的伤兵躺在地上”改成与前三句相一致的句式。
他看见尘埃满天,他听见伤者的尖叫,他看见血流成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
【小题3】我们今天为什么能记住亨利•杜南特的名字?
【小题4】和平虽然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但当今世界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着,多少无辜的生命被夺去。请你谈谈阅读本文之后的感受,不少于60个字。

4.语言表达(共3题)

9.
《特别关注》的“言论”版上有这么几句话,引起了你的兴趣,“作家投笔从融,记者言为薪生,教师因财施教,医生精益求金”。你发现这句语套用了四个成语,其正确的写法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了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良现象。
10.
近年来,国花、国树、国鸟的评选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牡丹、梅花、丹顶鹤、松柏都在候选之列。它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中国古老文化赋予的内涵密切相关。请用直线连接这些事物及其象征意义。
A.牡丹    a.百折不挠
B.梅花    b.益寿延年
C.丹顶鹤 c.雍容华贵
D.松柏    d.傲雪寒香
11.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关于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管理员引导他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2.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前不久,在电视台的一次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一下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实习生的做法,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3.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

其它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比赛结束,其它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塔顶。其它蛤蟆都很好奇,纷纷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结果大家才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要求:①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可以记叙自己的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叙写、改写

(2)一个经常失意的年轻人,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大师接待他时,首先给他用温水泡了一杯茶水,年轻人没有品出茶的味道,大师于是再用开水给他泡了一杯茶水,年轻人喝了一口后立即品尝出茶的味道。大师说,人生就如品茶,要慢慢磨炼。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磨炼”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