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实验学校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09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18

1.单选题(共7题)

1.
下列化学变化中,氧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是(  )
A.碳在空气中燃烧B.氯酸钾受热分解C.蒸发液氧 D.水通电
2.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C B. 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后,生成了84g D物质 D. 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为26 g
3.
根据化学反应3NO2+ H2O → 2HNO3+ X,推断X的化学式为()
A. NO B. N2 C. N2O3 D. N2O5
4.
煮沸过的冷开水里不能养鱼,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有
A. 氧分子 B. 氧元素 C. 氧原子 D. 二氧化碳
5.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气体都属于空气的污染物的是 ( )
A.CO2、N2B.NO2、O2 C.CO、CO2D.SO2、NO2
6.
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列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放置酒精灯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7.
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A.NH3的密度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C.空气的密度D.NH3的质量

2.选择题(共6题)

8.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甲、乙试管分别盛有20℃时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消失,乙试管中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温度(℃)

10

20

40

60

80

氢氧化钙的质量(温度)

0.173

0.165

0.121

0.120

0.095

硝酸钾的质量

13.3

31.6

63.9

110

169

9.常温条件下,取少量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投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甲和乙中,搅拌后,还可以向烧杯乙中继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溶解,烧杯甲中底部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固体,则说明{#blank#}1{#/blank#}(填“甲”或“乙”,下同)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lank#}2{#/blank#}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blank#}3{#/blank#}烧杯的溶液比{#blank#}4{#/blank#}烧杯中的溶液要浓.(提示:常温时,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的量远远小于氢氧化钠在相同量的水中溶解的量.)

从该实验可得出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辩证关系:{#blank#}5{#/blank#}.

10.常温条件下,取少量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投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甲和乙中,搅拌后,还可以向烧杯乙中继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溶解,烧杯甲中底部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固体,则说明{#blank#}1{#/blank#}(填“甲”或“乙”,下同)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lank#}2{#/blank#}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blank#}3{#/blank#}烧杯的溶液比{#blank#}4{#/blank#}烧杯中的溶液要浓.(提示:常温时,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的量远远小于氢氧化钠在相同量的水中溶解的量.)

从该实验可得出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辩证关系:{#blank#}5{#/blank#}.

1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使温度下降的是(   )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3.填空题(共2题)

14.
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填微粒符号)
(1)2个氢原子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3)正三价的铁元素 (4)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6)为防止甲状腺肿大,食盐中加入了_______元素。
15.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⑶用所给仪器组装用上述反应制氧气的装置,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B装置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
上述装置选择的依据是 (填字母)。
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B.属于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⑷若用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点燃

 
⑸有几位同学一起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为多少比例时,产生氧气的速度最快。实验时用秒表记录时间,计时从加热到收集满一瓶氧气为准,实验所采用的装置是将 B 和(    )【填字母】组合起来。

下表为二氧化锰与氯酸钾不同质量比时,制取氧气的速度比较
实验序号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用时(秒)
1
6:6
42
2
2.5:5
25
3
2:5
34
4
3:10
65
5
2:10
41
 
从实验序号2和3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序号 (填2或3)反应速度最快。通过分析可知,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     越多越好。
⑹若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KCl,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

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