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07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0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ɡ)   羊肚(dǔ)   凫水(fú)    皎洁(jiǎo)
B.行辈(hánɡ)   欺侮(wǔ)   渺远(miǎo)  震撼(hàn)
C.亢奋(kànɡ)   晦暗(huì)  蓦然(mò)    冗杂(rǒnɡ)
D.斡旋(wò) 幽悄(qiāo) 怅惘(wǎng)  眼眶(kuàng)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偏僻  屹立  人情事故  富贵荣华
B.怠慢  嘱咐  雪夜弛马  垂珠联珑
C.家眷  羁绊  大彻大悟  翠羽流苏
D.严竣  恬静  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以4∶0的比分戛然而止。
B.这位歌手在众多选手中艺压群芳,鹤立鸡群,实在让人称赞。
C.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色太迷人了,而且越往深处,越美不胜收。
D.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4.
(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B.《社戏》这篇散文,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C.《灯笼》中“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D.腰鼓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题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A.
【小题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小题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听后为什么“皆叹惋”?
【小题5】作者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家乡的渔鼓
①我出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几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小人书,能滋养我干涸而荒芜心灵的就是乡村渔鼓了。相传渔鼓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种劝善方式,后来演变成历史小说、神话典故的传播载体传入民间。渔鼓这种器乐是用三尺左右的圆竹筒,外敷油漆,一端用猪或羊的护心皮或鱼皮绷蒙做成的。演奏时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合说唱。简板的尺寸、质地各有不同,一般以竹木制作,长者约五十厘米,短者约二十五厘米。一面渔鼓、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乡村的渔鼓艺人行走天下,云游四方。
②童年的印象里,到村子里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隔三差五地来一个,大都以乞讨为生,现在想来,或许是受“蓝采和持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的影响,渔鼓仿佛是为募捐化缘量身定做的工具。多年后,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的情境:每当大门口有“渔鼓拍到主人家,六畜兴旺人丁发”之类的渔鼓词唱起来,母亲总会接过艺人的大搪瓷缸到自家的泥缸里舀上半碗粮食端到门口,唱渔鼓的人便会将随身背着的布袋打开,将粮食倒进去。有时遇上家人正在吃饭,唱渔鼓的人便会递上一个大碗,让母亲给他盛上一碗热饭,夹一些菜卷在煎饼里。接过饭菜,唱渔鼓的人收起渔鼓和简板,蹲在门口的大槐树下香甜地吃起来。吃完,有时还会唱上一段《十三款》或《张果老逃婚》以示感谢,俚语民谣,声情并茂,唱完拱手而别,再前往下一家。
③三十年前,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渔民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助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红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请来一班渔鼓艺人,常常是唱到大天亮,一个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个人接着上场,轮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看热闹。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孩子,每每周围十里八村有唱渔鼓的,总是追着看热闹,不顾饥寒,乐而忘返。那时,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喜庆活动,往往在村中学校的操场上搭个舞台,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听渔鼓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场面比较隆重。其他情况下大多因地制宜。
④人们多称渔鼓艺人为“先生”,因他们要穿长袍马褂。演出之前,“先生”敲响渔鼓,听众来得差不多了,然后开书。说唱时,坐唱为主,兼有站立和走动。说、唱结合,讲究赶板、夺词,叙述故事时则强调情、气、神的表现。唱渔鼓的师傅不仅会演唱,而且会说故事、会表演,技艺高超的还精通口技。说唱时,可根据不同情节或情绪的变化,产生快慢不同的节奏。鼓与板相配合,板以重拍为主,通常以五鼓三板进行伴奏。印象中的唱渔鼓类似于说书,但不同的是要以渔鼓来伴奏。渔鼓的故事丰富多彩,有缠绵缱绻的男女恋情,有闻所未闻的历史掌故,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传说,但更多的还是风云际会的英雄传奇,像《三国》《水浒》《西游》《杨家将》《岳飞传》之类,内容绝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⑤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都很难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然而,我对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乡村渔鼓,却有着独特的感情。我爱声声渔鼓,它像家乡的大运河一样在我心中长流不断,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风韵,犹如穿越岁月时空的天籁之音,在我耳畔久久回响。“咚咚咚——”暮霭中,童年的渔鼓声又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
【小题1】渔鼓的演奏方式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小题2】选文主要描写了哪几种渔鼓艺人的故事?
【小题3】作者为什么对渔鼓有着“独特的感情”?
【小题4】如何理解本文划线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的意思?
【小题5】简要分析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选文和课文《安塞腰鼓》有什么不同?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综合性学习。
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②你将主持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准备在开场白中向大家讲述孝道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于是,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