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069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9

1.单选题(共18题)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 B.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C.铜丝用于生产电线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
2.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
3.
一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64gO2,同时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
用锂(Li)储氢的原理是:①2Li+H2→2LiH ②LiH+H2O→LiOH+R,其中R的化学式是()
A.O2B.H2C.H2O2D.Li2O
5.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9 B. 该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C. 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D. 该粒子是阴离子
6.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CH4、H2OB.Hg、O2C.CuO、CO2D.KCl、CuSO4
7.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FeB.H2OC.CO2D.NaCl
8.
锂常被人们誉为“金属味精”,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B.元素符号是Li
C.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D.属于非金属元素
9.
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碘B.金C.镁D.铜
10.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CaO(+2):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1.
空气中供我们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12.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硫粉
C.红磷D.铁丝
13.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可用作保护气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有色的光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14.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15.
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元素B.氧分子C.氧原子 D.氢分子
16.
雾霾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而造成空气污染现象。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焚烧生活垃圾而产生的有害气体
C.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
D.生物腐烂放出有毒气体
17.
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18.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2.选择题(共4题)

19.

李某、王某为发泄不满,编造虚假信息,拨打“110”报警电话,严重扰乱社会秩序。2015年11月23日,二人分别被当地人民法院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2年零6个月。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    ②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③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我国坚持对公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20.

李某、王某为发泄不满,编造虚假信息,拨打“110”报警电话,严重扰乱社会秩序。2015年11月23日,二人分别被当地人民法院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2年零6个月。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    ②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③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我国坚持对公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21.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         (   )
22.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