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渭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01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5

1.计算题(共2题)

1.
在质量为150g的烧杯中加入100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后它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____
2.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25.0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21.6
19.2
16.2
16.2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g。
(2)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共4题)

3.
下列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C.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D.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
4.
如图是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
5.
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6.
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在试管进行的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收集气体
C.加固体粉末D.滴加液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