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2.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泥沙 |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食盐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
3.
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⑤ |
6.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
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
10.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
B.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 |
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
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除滴瓶上的滴管) |
14.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 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读数为12mL 。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A.8mL | B.大于8mL | C.小于8mL | D.无法判断 |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2题)
1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①二氧化碳 ②活性炭③氮气④干冰 ⑤氧气⑥不锈钢,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
(5)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__;
(6)用作医院急救气的是__。
(1)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
(5)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__;
(6)用作医院急救气的是__。
20.
某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把他的探究情况完成。
(1)通过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酒精的颜色是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
(2)闻闻它的气味,酒精___________气味;
(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见酒精_____(“溶”或“不溶”)于水;
(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把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_______,把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_______,通过这两个现象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1)通过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酒精的颜色是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
(2)闻闻它的气味,酒精___________气味;
(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见酒精_____(“溶”或“不溶”)于水;
(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把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_______,把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_______,通过这两个现象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3题)
21.
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从大运河取了一定量的水做水样,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用如图简易净水器对湖水进行初步净化。请问,简易净水器中,用到的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为(填代号)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为(填代号)__________。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硬水转化为软水 E使浑浊的水变成纯净物
(2)用如图过滤装置对河水进行处理,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任答两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_______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①写出电解水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②与电源两极相连的两端,甲、乙量筒中收集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乙量筒中收集了10 mL气体,则甲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是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1)用如图简易净水器对湖水进行初步净化。请问,简易净水器中,用到的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为(填代号)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为(填代号)__________。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硬水转化为软水 E使浑浊的水变成纯净物
(2)用如图过滤装置对河水进行处理,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任答两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_______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①写出电解水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②与电源两极相连的两端,甲、乙量筒中收集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乙量筒中收集了10 mL气体,则甲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是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2.
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若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4)以下是某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a请写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_________。
b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5)氧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______________,哪种方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_____________。
(6)数据分析: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7)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I:氧气的制备: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若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4)以下是某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 温度/C | 二氧化锰的用量/g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反应所需的时间/s |
① | 5 | 1 | 20 | 0.1 | 4 | 16.75 |
② | 15 | 1 | 20 | 0.1 | 4 | 6.04 |
③ | 30 | 5 | 35 | / | 2 | 49.21 |
④ | 30 | 5 | 55 | / | 2 | 10.76 |
a请写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_________。
b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79.7 | 79.6 | 79.9 | 88.4 | 89.0 | 87.9 | 90.0 | 89.8 | 89.3 |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 79.7 | 88.4 | 89.7 | ||||||
(5)氧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______________,哪种方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_____________。
(6)数据分析: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7)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3.
气体的的制备是科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1)若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若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与图2装置的导管_______(选填“a”或“b”)相连接。检验该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3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与图3装置的导管_________ (选填“c”或“d”)相连接。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4)下列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________。

(1)若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若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与图2装置的导管_______(选填“a”或“b”)相连接。检验该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3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与图3装置的导管_________ (选填“c”或“d”)相连接。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4)下列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