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检测:第4章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007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8

1.简答题(共4题)

1.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按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塞上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管,然后放入盛有90℃热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热水中,观察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a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b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1)图A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B所示,将一只空、冷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根据已有知识推测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  , 你推测该现象的依据是________。   
(3)如图C所示,将茶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过了一会儿,________蜡烛先熄灭。
2.
白磷是一种能在空气中自燃的物质,请你利用物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实验室里,少量的白磷为什么必须保存在冷水中?
3.
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

(1)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_  , 原因是________。   
(2)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_  , 原因是________。   
(3)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_  , 原因是________。
4.
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5.
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6.
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一定是气体B.可燃物一定是液体
C.可燃物一定是固体D.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7.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8.
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B.进入小煤窑要严禁吸烟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D.发现煤气泄漏,要立即关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9.
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自然、爆炸和缓慢氧化,有同学叙述如下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都很缓慢;⑤温度都需要达到着火点。你认为该同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④⑤C.①③D.②④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丝在纯氧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明铁丝的着火点因不同物质而改变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爆炸就是发生了急剧的化学变化
D.缓慢氧化最终一定引起自燃
11.
在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绝
D.使可燃物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2.
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着火情况
灭火措施
理由
A
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用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
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
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
C
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
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
D
林区发生火灾
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A. A B. B C. C D. D
13.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大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4.
餐厅服务员都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5.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6.
前不久大兴安岭局部地区发生了森林火灾,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现场。他们有的使用风力灭火机强力灭火,其原理是 ;有的砍伐部分树木打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又是    
17.
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18.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
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选择题(共6题)

19.

观察猪的心脏并进行相关实验,请结合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标示①﹣⑤)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20.若 {#mathml#}1+x+x2+x7=a0+a1(x1)+a2(x1)2++a7(x1)7{#/mathml#} ,则a2=(   )
21.

生活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句谚语:“饭可一顿不吃,茶却不能一顿不喝。”这里的“茶”指的是藏族人民独有的(   )

22.

生活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句谚语:“饭可一顿不吃,茶却不能一顿不喝。”这里的“茶”指的是藏族人民独有的(   )

23.

反应3A(g)⇌2B(g)+C(g)+Q(Q>0)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t1、t3、t4、t5时刻都只有一种因素发生改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4.填空题(共3题)

25.
探究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实验如下图:

(1)图一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图二观察到________,说明可燃物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还需要有氧气存在才能燃烧.
26.
液态植物油和固态动物油合称为油脂。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
27.
下面是两个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打开K1,将A中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_____;
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
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
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