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度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19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4/28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是更换了成语中一两字而做的广告语,改后还有问题的一项是( )
A.“咳”不容缓(药物广告)━━刻不容缓
B.“衣名”惊人(服装广告)━━ 一鸣惊人
C.无“鞋”可及(皮鞋广告)━━无懈可击
D.天“尝”地“酒”(酒类广告)━━天常地久
2.

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blank#}1{#/blank#}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B.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C.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中间位子上。
D.“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就以为自己一个皇帝。
5.

过江通道全长约8千米,建成后,若一辆汽车以80米/时的平均速度通过过江通道,只需{#blank#}1{#/blank#} 小时。

6.
下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是因为爸爸离开了人世没有人照料的缘故,夹竹桃就败落了。
B.《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主人公为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即小时候的作者。
C.《木兰诗》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伤仲永》的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7.

经过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lank#}1{#/blank#}    。

8.

针对小明探究的问题,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blank#}1{#/blank#}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
(3)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4)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
(5)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 (6)未尝识书具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忽啼求之B.仲永之通悟
C.秀才观之D.余闻之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传/一乡秀才/观之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余闻之也/久
【小题4】(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5】请用一句话归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3.名著阅读(共1题)

1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母亲河,她用丰足甘美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哺育了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请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中所搜集的有关涉及黄河的诗词曲赋中选出你最喜欢一首(或上下两句),写出题目、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朝代,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我喜欢《 》,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
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表达(共1题)

11.
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将下面这句话改为肯定句。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5.作文(共1题)

12.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平静地生活。

———《学习的革命》

请以“我生活在___________之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从所给的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词语或另外再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使题目完整。
要求:1、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    2、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