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 |
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
D.利用化学将废铁变成黄金,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
A.学习化学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烟草的性质,提高吸烟的技能和吸烟的效率 |
B.学习化学可以解释自然界中一些奇异现象,做到避凶趋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C.在使用燃气或煤炉取暖时,学习化学可以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 |
D.学习化学可以使我们揭穿“水变油”“铜变金”这样的骗术,以免上当。 |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
B.当个人的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 |
C.农药不仅能杀灭虫害,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应杜绝使用农药 |
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纺织厂用有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的面料,让冰城人的穿着舒适挺括,更加自信

B. 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因此在食物中添加越多越好

C. 冬季取暖实行集中供热、废气综合处理,使家乡的天变得更蓝

D. 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材料坚固、耐用,将使哈尔滨市的地铁工程成为方便人们出行的百年大计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
2.选择题- (共1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予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予,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劓艮“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节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填空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