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培优提高综合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917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7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和土豆丝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________.

2.简答题(共1题)

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你简要叙述如何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3.单选题(共11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
B.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而不发生物理变化
4.
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食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B.用擦酒精的办法给发热病人降温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纯碱发面蒸馒头
5.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B.元素C.离子D.原子
6.
关于三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
B.都含有氢分子
C.都含有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7.
下列各组元素的符号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
A.铁、氟、钠B.铜、钙、碳
C.铝、银、镁D.钾、银、金
8.
下列有关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钇属于金属元素B.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钇原子中的中子数为D.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10.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可用作过滤操作B.仪器在实验中可直接加热
C.此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此装置可制取、收集氧气
11.
下列各反应都能产生氧气




根据已有知识推断,其中最适合于潜水艇里,供呼吸所用的是( )
A.①B.①②C.③D.①②③④
12.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塞进橡皮塞  D. 量筒读数
13.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A.B.C.D.

4.多选题(共3题)

14.
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再进行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溶液: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溶液;⑤加过量的溶液.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⑤④②①③B.②④⑤①③
C.④②①⑤③D.②⑤④①③
15.
酒精灯不易点燃或燃烧不好,可能的原因是( )
A.酒精灯不用时没盖上灯帽B.灯芯外露部分已烧焦碳化
C.酒精灯内的酒精量只有酒精灯容积的D.火焰的温度低不能点燃酒精
16.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B.
C.D.

5.实验题(共2题)

17.
学习了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之后,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从空气中制取氮气”时,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假设每步反应都能把气体充分除去)
空气氮气和氧气 氮气
步骤:打开,通入空气,利用装置,去除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步骤:关闭,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使其燃烧,以去除瓶内氧气.请回答如下问题:

工业上制取氧气时,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之后,通过控制温度将沸点较低的________先蒸腾出来.
写出装置内所装试剂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此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①白磷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步骤的实验时间太短④氮气中混有白磷燃烧后的固体颗粒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除上述原因外,请你再写一条造成误差的必然原因:________.
18.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
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溶于水和其具有________的化学性质.
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_成功,原因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