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917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铵(碳酸氢铵的简称)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很快消失,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查阅资料)

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
(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铵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常用于检验氨气(NH3).
(收集证据)(1)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安装仪器的顺序是________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①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铵粉末,加热.将一白瓷板放在导管口的下方
 
 
②将湿润的酚酞试纸与碳铵接触
  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
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③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于试管口处
 
 
 
(获得结论)碳铵受热消失了,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反思与交流)实验时小王同学的试管内壁附有碳铵粉末,你的建议是________;小刘同学的试管破裂了,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写一条)________.
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需要做碳铵能否与湿润的酚酞试纸作用的实验,你同意吗?为什么?________.
闻生成物的气味时有的同学直接把鼻子凑到试管口处,结果受到了比较强烈的刺激,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对于如何减少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强烈刺激,你的建议是________
有的同学把导气管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他认为由此也可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你认为理由充分吗?为什么? ________
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2.简答题(共2题)

2.
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固体物质(化学符号为).在制取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与氮气不同,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氮气和的不同点
 
氮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请你想象一下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写两条).
3.
什么叫化学变化?

3.综合题(共1题)

4.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________.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中的________;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已经集满:________.
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或“”)进入.
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一体,实验更优化.
举重运动员在举重前常用一种白色粉末擦手,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请计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精确到).

4.单选题(共10题)

5.
小吴同学自从进入九年级后,爱上了化学研究.某天他取了一小袋厨房中调味用的食盐,打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食盐主要由什么成分组成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主要成分的微观结构
6.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物质都来自于自然
B.人类可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
C.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界的结果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7.
号台风“珍珠”对我国东南沿海省份造成严重影响.下列属于台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是( )
A.海啸、暴雨B.狂风、暴雨
C.地震、狂风D.暴雨、沙尘暴
8.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
9.
小科同学对广口瓶产生了兴趣,在不同的实验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实验
装置




 
解释
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
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用于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
用于医院给病人供氧气的装置
选项




 
A.B.C.D.
10.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在量筒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B.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
C.用完滴瓶上的滴管不需水冲洗放回滴瓶
D.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11.
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可能是石蜡蒸气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什么?
烧杯内壁有水雾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
将火柴梗平放在火焰中后取出,观察其炭化程度
 
A.B.C.D.
12.
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细口试剂瓶可以保存稀硫酸或浓硫酸
B.广口试剂瓶中加水,可用来保存白磷
C.溶液通常保存在滴瓶中
D.氧化铜粉末一般保存在广口瓶中
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B.用量筒量取液体,当接近刻度时,要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C.从试剂瓶往量筒中倾到液体要用玻璃棒引流D.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用药匙或纸槽
14.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探究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Mg(OH)2
D.探究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5.多选题(共3题)

15.
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再进行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溶液: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溶液;⑤加过量的溶液.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⑤④②①③B.②④⑤①③
C.④②①⑤③D.②⑤④①③
16.
某同学在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的底部
C.用手指蘸取实验室中所用的食盐,品尝其味道
D.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17.
按下列的实验方法能达到要求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
B.用量筒可量取
C.用的量筒量取
D.用的量筒量取

6.填空题(共5题)

18.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请填写下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伴随现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实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者关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实验室给烧瓶内水加热时,烧瓶的底部未垫放石棉网,后果是________.
20.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平,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读数为.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____(填“”)
21.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________处.
22.
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

(1)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B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C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2)根据图2图3,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mL,精盐的质量为_____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