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究竟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们正拭目以待。 |
B.尽管国家出台了诸多遏制房价过猛上涨的措施,但是第一季度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快速上涨的房价仍然让许多购房者望而却步。 |
C.2013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严重透水事故,115名被困矿工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八天八夜成功升井,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 |
D.闻名遐迩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成为东台城市建设的又一张名片。 |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3月27日,盐城新闻网推出的“我宣布·我熄灯”为主题的“熄灯一小时”行动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们的积极响应。 |
B.新医改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而现状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清无人问津,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 |
C.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 |
D.近日,从盐城交通重点工程推进会上获悉,投资105亿元的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城市客运专线正式立项开建,这对加快我市沿海大开发、提升我市综合交通运输功能将起到前所未有的推进作用。 |
2.对比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屋舍俨然 ②阡陌交通
③或请重法以禁之 ④自是数年之后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问所从来,具答之 B. 民之所以为盗者
C. 上哂之曰 D. 或请重法以禁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小题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①屋舍俨然 ②阡陌交通
③或请重法以禁之 ④自是数年之后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问所从来,具答之 B. 民之所以为盗者
C. 上哂之曰 D. 或请重法以禁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小题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