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 的反应速率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①实验Ⅱ中加入H2O2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②充分反应后,将实验Ⅱ中剩余物质里的MnO2提取的方法是______;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③此实验中A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_________ 。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 的反应速率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Ⅰ | Ⅱ | Ⅲ |
反应物 | 5%H2O2 50 mL | 5%H2O2 __________ | 3%H2O250 mL |
加入固体 | 0.5gCuO | 0.5gMnO2 | 0.5gMnO2 |
收集等体积O2所需时间 | 105 s | 45s | 78 s |
①实验Ⅱ中加入H2O2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②充分反应后,将实验Ⅱ中剩余物质里的MnO2提取的方法是______;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③此实验中A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_________ 。
2.单选题- (共17题)
4.
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 | ![]() | ![]() | ![]() |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 硫在含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原子个数随时间的变化 |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 |
A.A | B.B | C.C | D.D |
10.
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达菲可用莽草酸(C7HI0O5)制取.有关莽草酸的正确说法是( )
A.莽草酸是氧化物 |
B.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C.莽草酸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
D.每个莽草酸分子里含有5个氢分子 |
11.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 )
A.lmolO2的质量为32g/mol | B.lmolH2O2含有4mol原子 |
C.1molH2O中含有约1mol H2和1molO | D.H2O的摩尔质量是18g |
17.
如下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
现象放大图 | ![]() | ![]() | ![]() | ![]() |
A.A | B.B | C.C | D.D |
18.
下表是有关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密度单位(g/L)(0℃、101kPa),溶解度单位(L/1L水)(20℃、101kPa)
表中气体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
气体名称 | 甲 | 乙 | 空气 | 丙 | 丁 |
密度 | 0.09 | 0.77 | 1.29 | 1.43 | 2.84 |
溶解度 | 0.018 | 680 | / | 0.031 | 40 |
表中气体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3.填空题- (共2题)
19.
正确使用化学语言对化学学习非常重要,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S ____; n个氢分子_____; 3CO3________;
② 空气中各成分是大家熟知的,请回答相关问题: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写化学式),其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性质很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
③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I.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或放一些水的原因:_______。
II.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
①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S ____; n个氢分子_____; 3CO3________;
② 空气中各成分是大家熟知的,请回答相关问题: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写化学式),其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性质很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
③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I.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或放一些水的原因:_______。
II.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
20.
生活离不开化学。
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醋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0.5 molC2H4O2分子中约含有________个氧原子,含有_________克碳元素。
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醋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0.5 molC2H4O2分子中约含有________个氧原子,含有_________克碳元素。
4.实验题- (共3题)
21.
某探究小组为研究加热是否能促进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在A、B、C三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 的双氧水溶液,进行如下图实验。

(实验现象)A.试管壁有气泡附着,但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B.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C.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A.试管现象说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
B.试管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C.装置中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在A、B、C三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 的双氧水溶液,进行如下图实验。

(实验现象)A.试管壁有气泡附着,但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B.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C.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A.试管现象说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
B.试管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C.装置中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22.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a _____ ;b _________
② 与A相比,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___。
③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当出现______的现象时,说明氧气集满。
④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0.03mol氧气,求至少需要多少克氯酸钾。(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
⑤ 实验室可采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来制氨气,请从上图装置中选择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_____。(填编号)
⑥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得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写一种),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① 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a _____ ;b _________
② 与A相比,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___。
③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当出现______的现象时,说明氧气集满。
④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0.03mol氧气,求至少需要多少克氯酸钾。(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
⑤ 实验室可采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来制氨气,请从上图装置中选择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_____。(填编号)
⑥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得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写一种),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3.
物质提纯是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② 操作C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③ 操作F的错误是________,本操作完成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写一条)
④ 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字母)___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⑤ 操作D中,当观察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 |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 |
C.操作F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
③ 操作F的错误是________,本操作完成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写一条)
④ 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字母)___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⑤ 操作D中,当观察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