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96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简答题(共2题)

1.
把握微观世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氢分子和氮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和氮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
(1)酒中所含酒精的化学名称是乙醇,乙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新型环保燃料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乙醇是一种无色具有醇香味的液体,易溶于水,易燃烧,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也是一种常用的燃料。以上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
(3)乙醇燃烧能够释放大量热量,是一种优质能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已知某酒精(C2H5OH)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A 25% B 46% C 54% D 75%

2.计算题(共1题)

3.
某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泰山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将一定量的大理石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如图所示,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___g。
(2)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B点时,溶液中生成物的质量是___g。

3.流程题(共1题)

4.
由煤制氢气的技术发展已有200年历史。某实验室提出了一种煤制氢技术。其流程如图所示。

(1)水煤浆是由煤(主要含碳)与水混合而成,经过气化器后转化为CO2和H2.在气化器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①C+H2O=CO+H2②□+□=CO2+H2
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重整器的作用是_____。
(3)燃料电池里发生的反应为:2H2+O2=2H2O,为了维护电池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排放所生成的水。100kg氢气通入燃料电池,理论上可生成水_____kg。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市场上的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O3),替代了原来的碘化(KI),因为碘化钾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碘单质(I2)遇淀粉液变蓝。
②部分酸、碱、盐通常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盐酸中存在H+和Cl
(进行实验)
实验1 将不同浓度的KI溶液置于纯氧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现象如下表:
装置
烧杯中的液体
现象
PAGEXXX
①2mL 0.15%KI溶液+5滴淀粉液
无明显变化
②2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
溶液变蓝
③2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深
 
实验2 将相同浓度的KI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后置于纯氧中,5分钟后观察,现象如表:
装置
烧杯中的液体
现象

④2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mL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⑤2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mL1% 盐酸
溶液变蓝
⑥2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mL 10% 盐酸
溶液变蓝,颜色较⑤深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2中通过对比⑤和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实验2中,KI在盐酸的作用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I+O2+4HCl=4KCl+2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④中加2mL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
(5)某同学将实验⑥中2mL10% 盐酸替换成2mL10% NaCl溶液,5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从离子角度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单选题(共3题)

6.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2”的事实是(  )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木炭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碳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室温下,1g红磷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五氧化二磷
7.
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 KCl溶液 B. 稀盐酸 C. Na2CO3溶液    D. NaNO3溶液
8.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通常状况下,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

6.实验题(共1题)

9.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集气瓶内的长导管伸到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
(2)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_____。
(3)小组成员小宇无意间发现步骤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会变红。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玉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但小张马上反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实验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使溶液显酸性。请根据正确的观点,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集气瓶内的导管没有被液面封住,则导致测量的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