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
5.材料研究所从棉桃中提取了可降解、可再生的醋酸纤维素。某企业使用该种材料设计的牙刷非常结实耐用,如图所示,且不会刺激使用者的皮肤或口腔。普通牙刷由于多采用塑料,被丢弃后很难降解,因此采用新材料的牙刷可以替代目前普遍使用的普通塑料牙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名著阅读- (共1题)
8.
名著阅读。(5分)
⑴填空。(2分)
文学名著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一个缤纷的世界。读《朝花夕拾》,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的 令我们肃然起敬;读《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 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读《伊索寓言》《 》的故事,让我们悟出了“具有坚持不懈精神的人往往胜过骄傲自满的人”的深刻道理。
⑵打虎英雄武松在上梁山之前有许多精彩的表现,请你在以下情节中选择一个加以概括(60字左右)。(2分)
①景阳冈打虎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⑤怒杀西门庆
我选的情节是:
情节概括:
⑴填空。(2分)
文学名著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一个缤纷的世界。读《朝花夕拾》,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的 令我们肃然起敬;读《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 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读《伊索寓言》《 》的故事,让我们悟出了“具有坚持不懈精神的人往往胜过骄傲自满的人”的深刻道理。
⑵打虎英雄武松在上梁山之前有许多精彩的表现,请你在以下情节中选择一个加以概括(60字左右)。(2分)
①景阳冈打虎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⑤怒杀西门庆
我选的情节是:
情节概括:
3.作文- (共2题)
9.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注意要突出中心。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注意要突出中心。
10.
根据材料和要求作文。
一个遭受挫折的年轻人,情绪低落地走到自家的一扇窗前,推开了窗子。窗外是拆迁后留下的一片废墟,断壁残垣,杂草丛生……他猛地关上了窗子,低着头,坐在房间的一隅,默默无语。他的父亲看到了,忙拉着他来到客厅的落地窗前。窗外绿草如茵,花坛中一簇簇盛开的鲜花,迎风摆动……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他觉得自己的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
要求:①认真阅读以上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类或论述类文章。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 (共1题)
11.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11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②辞以请籴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④为禽⑤。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臣。②卑:谦恭、恭顺。③籴:买进谷物。④夫差:吴国君主。⑤禽:通“擒”,捉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行拂乱其所为⑵王何患焉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人恒过,然后能改。⑵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小题3】(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 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 。(2分)
【小题4】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②辞以请籴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④为禽⑤。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臣。②卑:谦恭、恭顺。③籴:买进谷物。④夫差:吴国君主。⑤禽:通“擒”,捉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行拂乱其所为⑵王何患焉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人恒过,然后能改。⑵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小题3】(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 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 。(2分)
【小题4】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2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