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8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3

1.选择填充题(共5题)

1.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_____
A.冬天,木炭可取暖
B.酒精可擦拭中暑病人给其降温
C.铜可作导线
D.氮气可作_____
2.
不显电性的粒子有_____
A.质子
B.原子
C.电子
D._____
3.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
A.空气
B.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C.氧气
D._____
4.
据悉,省运会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含有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热量并发出响声,同时产生大量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红磷→五氧化二磷+氯化钾,则下列有关“火药”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经撞击,“火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经过反应后,“火药”中的磷原子发生了改变
C.“火药”反应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
D.“火药”产生的白烟中含有_____(只写一种物质)
5.
实验室需25mL的水进行实验,下列有关量筒量取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_____
A.应选用10mL量程的量筒量取水
B.当量筒内液面快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精确滴定
C.用手拿着量筒读数
D.俯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_____(选填“>”“<”或“=”)25mL

2.简答题(共1题)

6.
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今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高分五号卫星,它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①温室效应主要是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_____导致的;
②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PM 2.5 D 臭氧
(2)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的Bi2Te3含有_____种元素;
②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不同。
(3)“抖音”中有许多制作“大象牙膏“的有趣视频,其原理是过氧化氢溶液在碘化钾(KI)的催化作用下剧烈分解,释放出大量氧气,将发泡剂吹成大量泡沫,从容器口涌出。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

3.综合题(共1题)

7.
资料:(1)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1、16。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图

计算:①1摩尔水的水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_____个;
②1摩尔水的水分子中各原子的总数目是_____个;
③1摩尔水的水分子中氧原子质量为_____g;
④1摩尔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4.流程题(共1题)

8.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_____(填名称);
(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选填“活泼”或“稳定”);
(4)甲烷(CH4)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
(5)合成尿素的反应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

5.单选题(共10题)

9.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状态C.气味D.可燃性
10.
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都会改变
11.
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B.元素C.原子D.单质
1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B.氧C.铁D.铝
13.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收集氧气
C.用火柴梗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D.称量10.6g的氯化钠
14.
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作燃料
B.凡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C.氧气具有氧化性
D.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
1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将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16.
因“双创双修”,景德镇的天更蓝,人更美。下列行为与之不符的是( )
A.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使用新能源汽车D.露天焚烧垃圾
17.
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倒入下水道
B.品尝药品味道
C.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18.
下列图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A.B.
C.D.

6.选择题(共1题)

19.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q=12{#/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S4a4{#/mathml#} ={#blank#}1{#/blank#}.

7.填空题(共3题)

20.
用意义或化学符号完成下列各题。
(1)3H_____;
(2)H+_____;
(3)硫元素_____;
(4)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_____。
21.
宏观一微观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1)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
氧气由_____构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_____;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_____保持。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反应前后一共有_____种物质;
②下列4种分子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该分子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2.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3)上表中序号③对应的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
(4)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8.实验题(共2题)

23.
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写出上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图中装置一 
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该错误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数据分析:(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Ⅲ.铁丝(含碳量0.69%)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
24.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装置。
①A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_____;
②B装置是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
③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2)控制变量,设计对比试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编号
内容(均在室温环境下进行)
结论
A
B



_____会影响反应现象



 
_____会影响红墨水
在蒸馏水中的扩散速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5道)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