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初级中学初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4/10/2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B.他每次考试都能在年级名列三甲,学习状态可谓登峰造极
C.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到达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了。
D.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6x+a=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值是{#blank#}1{#/blank#}.
3.先化简,再求值: 1x21x2+2x+1÷x1x ,其中 x=2

2.句子默写(共1题)

4.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1)   ,春风不度玉门关。 (2)晓战随金鼓,
(3)欲将轻骑逐,   。    (4)  ,正是河豚欲上时。
(5)   ,春江水暖鸭先知。 (6)芳草鲜美,
(7)   ,单于夜遁逃。    (8)等死,  
(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10)阡陌交通,

3.(共1题)

5.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②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轍③。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④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⑤。”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⑥。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⑦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⑧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 子姓:子孙,这里指儿子。② 形容:形状,形貌。③ 绝尘:蹄不沾尘。弭(mǐ)轍(zhé):没有足迹。弭,止、息。④ 纆(mò):以挑东西的绳索代“挑”。⑤ 牝(pìn)而黄:黄色的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⑥ 牡(mú)而骊(lí):黑色的公马。牡,雄性的鸟、兽。骊,纯黑色的马。⑦ 色:纯色。物:杂色。⑧ 天机:天赋的悟性。
【小题1】下列语句中的“以”与”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祭以尉首 B. 扶苏以数谏故
B.杀之以应陈涉 D. 固以怪之矣【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乐因自己的儿子们才能低下,不会相好马,更不会相千里马,于是向秦穆公举荐一个担柴挑菜的朋友叫九方皋,说这个人相马的本领比自己强千万倍还不止。
B.伯乐认为好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去观察。但要找天下的(千里)马,却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没法捉摸的。
C.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D.了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既赞扬了九方皋的相马本领,又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小题3】(小题3)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与共: ②三月而报曰反:
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是: ④而其所不视遗:  
【小题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②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