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640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8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B盛木炭粉。
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
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
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
结论: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
(2)探究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B盛金属氧化物。
I、模拟工业炼铁:A处通CO,B盛Fe2O3粉末,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实验:在A处通入CO时,应立即点燃_____处(填“B”或“D”)酒精(喷)灯。在B处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II、探究金属氧化物的组成:A处通CO,B盛金属氧化物,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已知:CuO、Fe3O4均为黑色物质,B中所盛粉末:CuO或Fe3O4或两者混合物。
实验:同Ⅰ操作、B中可观察到既有红色固体生成,又有黑色固体生成。
实验结论(定性):该黑色粉末为_____。
定量分析:经测定反应前B重180克,完全反应后B重170.4克。将反应后B中固体全部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剩余固体12.8克。
实验结论(定量):m(CuO):m(Fe3O4)=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计算题(共2题)

2.
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CO2和H2O,同时放出能量(已知每克葡萄糖放出约16kJ的能量)。请回答: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数目比为_____(写最简整数比)。
(3)一般人每行走1km,大约需消耗170kJ的能量。假设这些能量全部来自葡萄糖,请问:小明同学步行5km,大约需消耗_____克(取整数)葡萄糖。
3.
取NaOH和NaCl的混合物3.63克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70克溶液。向该溶液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测得溶液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克时,溶液的pH_____7(填“>”、“<”或“=”);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当pH=7时,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

3.简答题(共2题)

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_____(填“t1℃”或“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将30克A物质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克。
(4)t2℃,将A、B、C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此时A、B、C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5.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请回答:
(1)写出空气中某一纯净物的用途_____(写一种)。
(2)写出防治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_____。
(3)写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与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一道)。

4.流程题(共1题)

6.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已知:Sn+SnCl4=2SnCl2
(1)塑料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SnCl2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3)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_____(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
(4)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
(5)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_____(回答一点)。

5.单选题(共20题)

7.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气球爆炸C.蚕丝织布D.铁生锈
8.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OH)2+Na2CO3=2NaOH+CaCO3
B.H2O2=H2O+O2
C.NaNO3+KCl﹣=NaCl+KNO3
D.Fe+3HCl=FeCl3+H2
9.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10.
根据如图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B.丙物质是氧化物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H2O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1.
将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X.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的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6.6
2.7
m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等于4.0
B.X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X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3:1
12.
根据分子的相关性质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食物腐烂﹣﹣分子停止运动
B.闻到花香﹣﹣分子间有间隔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D.水结冰﹣﹣分子变成了原子
1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共存物B.汽水C.洁净的空气D.矿泉水
14.
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碘”、“锌”指的是(  )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15.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A.B.C.D.
16.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核外电子数不同
17.
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为加快速率需加MnO2作催化剂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该溶液的pH
D.将3克NaCl固体倒入50毫升量筒中溶解,配得50克6%的NaCl溶液
18.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均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玻璃棒B.烧杯C.漏斗D.试管
19.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灼热的氧化铜去除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B.利用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的吸、放热现象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C.用稀盐酸去除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D.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20.
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片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冒出
21.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水蒸气
22.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必须进行灯火实验
C.垃圾全是无用物质,为方便处理,全部焚烧去除
D.为快速去除餐具上的油污,需加入洗洁精洗涤
2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2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
C.量筒读数D.过滤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六大基本营养素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水果所含主要物质为蛋白质
C.有机合成材料通常指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D.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能节约石油资源,并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B.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必须大量服用
D.幼儿患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铁

6.填空题(共2题)

2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
(2)一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
(3)三个氢氧根离子_____。
28.
下列六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选择对应字母序号填空:
A 硫酸 B 氢氧化钙 C 氯化钠 D 碳酸氢钠 E 一氧化碳 F 甲烷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
(3)有毒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9.
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____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由_____(填“a”或“b”)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简答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