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生产中积累的丰富农业气象经验,是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人根据时间变化,安排生产生活,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不同的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动态的完善,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仍然保留打春饼、喝新茶、吃饺子等习俗,使中国人的生活具有韵律之美。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声琅琅,书香浓浓。在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2017年4月22日上午,2017广西大型书展在南宁的广西展览馆开幕。当前许多人已经把读书当作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公车上、地铁里、电脑前,甚至是手机上。无论是纸质书刊还是网络文字,读好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必须。
结合材料回答: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有哪些作用?
2.句子默写- (共1题)
3.
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20分)
1.请默写杜甫的《春望》。
2.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3. ,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5.闭之,则右刻“ ,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魏学洢《核舟记》)
6.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 。
8.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 , ”的豪迈气概。(杜甫《望岳》)
1.请默写杜甫的《春望》。
2.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3. ,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5.闭之,则右刻“ ,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魏学洢《核舟记》)
6.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 。
8.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 , ”的豪迈气概。(杜甫《望岳》)
3.- (共2题)
4.
阅读《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宜乎众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宜乎众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5.
阅读《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遂迷,不复得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小题4】《桃花源记》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遂迷,不复得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小题4】《桃花源记》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