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校的营养早餐配料标签如如图所示,该配料中富含油脂的物质是______,当衣服上粘有油脂时,可以用洗衣粉除去,其去污原理是______。
(2)泰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摇篮,138泰州舰上使用的玻璃钢属于____材料;舰体在高盐的海水中易生锈,原因是海水中所含的____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3)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可制得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推广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1点即可)。
(4)一种创可贴中间有个凸起的小囊区,如图。按贴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和硝酸铵固体被挤破混合,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____,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1)某学校的营养早餐配料标签如如图所示,该配料中富含油脂的物质是______,当衣服上粘有油脂时,可以用洗衣粉除去,其去污原理是______。
(2)泰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摇篮,138泰州舰上使用的玻璃钢属于____材料;舰体在高盐的海水中易生锈,原因是海水中所含的____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3)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可制得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推广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1点即可)。

(4)一种创可贴中间有个凸起的小囊区,如图。按贴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和硝酸铵固体被挤破混合,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____,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推断题- (共1题)
2.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测定。
(1)G的化学式为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测定。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探究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3O4反应;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3O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①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_______。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______(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①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①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______(答1点即可)
②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名称也可)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4)拓展延伸
①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___(化学式也可)溶液。
②结合已学知识,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Fe2O3发生还原反应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一般呈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的变化。
研究主题;探究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3O4反应;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3O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①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_______。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______(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①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①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______(答1点即可)
②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名称也可)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 |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
(4)拓展延伸
①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___(化学式也可)溶液。
②结合已学知识,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Fe2O3发生还原反应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一般呈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的变化。
4.流程题- (共1题)
4.
钼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用它制成的合金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都有广泛的用途,下图是利用钼矿石(主要成分为MoS2)制备金属钼的流程图:
信息:MoO3+3H2
Mo+3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常将钼矿石粉碎,目的是____;MoO3中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常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①的尾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制得19.2吨金属钼,理论上至少需含MoO380%的粗产品___________吨?请写出计算过程。
信息:MoO3+3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常将钼矿石粉碎,目的是____;MoO3中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常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①的尾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制得19.2吨金属钼,理论上至少需含MoO380%的粗产品___________吨?请写出计算过程。
5.单选题- (共13题)
9.
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
C.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 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少量面粉和蔗糖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均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B.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目的是杀菌消毒 |
C.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
D.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可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 |
1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
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
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 |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
B.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原因是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
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
15.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6.多选题- (共2题)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一:如图1,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锌片插入到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二:如图2,用导线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然后把铜片和锌片一起插入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观察到锌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小 |
B.实验二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 |
C.实验一和实验二都明显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D.实验一和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 |
19.
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与性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B.稀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
C.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
D.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7.实验题- (共1题)
20.
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上图E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
②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制O2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____端(填“a”或“b”)进人,用E装置收集O2的依据是____。
③英国化学家布莱克是第一个“捕捉”到CO2的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1774年德国化学家贝格曼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____(填仪器名称)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下列有关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当蒸发皿中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增大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上图E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
②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制O2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____端(填“a”或“b”)进人,用E装置收集O2的依据是____。
③英国化学家布莱克是第一个“捕捉”到CO2的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1774年德国化学家贝格曼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____(填仪器名称)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下列有关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当蒸发皿中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增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