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加入NaOH溶液40 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加入NaOH溶液40 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推断题- (共1题)
2.
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______。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______。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______。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评价反思)①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______。
②乙同学提出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_____;建议改加过量的BaCl2溶液,BaCl2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拓展应用)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 _____ | 肯定含有K2CO3 |
(2)将操作(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色 | 肯定含有____ |
(评价反思)①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______。
②乙同学提出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_____;建议改加过量的BaCl2溶液,BaCl2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拓展应用)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单选题- (共12题)
10.
将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锌粉或铁粉,反应结束后剩余的铁比剩余的锌多,产生氢气分别为a g和b g,则a和b的关系是( )
A.a < b | B.a = b | C.a > b | D.无法判断 |
11.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炭粉中少量的CuO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B | 分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 用磁铁靠近粉末 |
C |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 通过浓硫酸 |
D | 鉴别硫酸钡与碳酸钡 | 加入足量稀硝酸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4题)
16.
硒(Se)是一种多功能生命营养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______。
(2)硒元素与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个_____(填“横行”或“纵行”),两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3)硒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图中x=______。
(2)硒元素与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个_____(填“横行”或“纵行”),两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3)硒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7.
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表示: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
(2)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
(3)驱动氢能汽车的能量可来源于氢气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现“险在荆江”到“美在荆江”,农林工作者用波尔多液[Ca(OH)2与CuSO4的混合物]给沿岸树木杀菌,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
(2)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
(3)驱动氢能汽车的能量可来源于氢气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现“险在荆江”到“美在荆江”,农林工作者用波尔多液[Ca(OH)2与CuSO4的混合物]给沿岸树木杀菌,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8.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0℃~60℃之间,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
(2)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3)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4)50℃时,将甲、乙、丙各20 g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静置,然后各取上层清液m g,再降温至10℃,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甲)、ω(乙)、ω(丙),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1)在 0℃~60℃之间,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
(2)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3)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4)50℃时,将甲、乙、丙各20 g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静置,然后各取上层清液m g,再降温至10℃,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甲)、ω(乙)、ω(丙),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19.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荆州是鱼米之乡,大米中含有的主要糖类物质是_____(填名称)。
(2)亚硝酸钠(NaNO2)有毒,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扇风时提供了更多的_____。
(4)羊毛、棉花、腈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
(1)荆州是鱼米之乡,大米中含有的主要糖类物质是_____(填名称)。
(2)亚硝酸钠(NaNO2)有毒,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扇风时提供了更多的_____。
(4)羊毛、棉花、腈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