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589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9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B是两种单质,D是蓝色溶液,E是世界产量最多的金属,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聊城市某学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的一个题目是:鉴别稀硫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小组的同学把标有序号1、2、3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入标有对应序号的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如甲图,鉴别出1号溶液,再向另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如乙图。

请回答:
(1)1号试管中是_____溶液。
(2)乙图中2号试管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填微粒名称)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把该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除含有酚酞外,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HCl;猜想二:HCl和_____;猜想三:HCl和BaCl2
(进行实验)①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_____正确。
②为了验证该滤液的酸碱性,将一片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_____蘸取该滤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读出pH=5。
(交流拓展)2号试管中滤液显酸性,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填序号)。
A铁粉 B氯化钙溶液 C石灰石

3.计算题(共1题)

3.
   向200g Na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是_____g;
(2)原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4.单选题(共16题)

4.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5.
   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
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
6.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2:1
7.
   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8.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如图是稀土元素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铈原子核内中子数是58
B.铈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铈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e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9.
   豆腐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属于无机物
B.亮氢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亮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3
D.亮氨酸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10.
   下列符号和数字与描述不相符的是(  )
A.一个铁离子:Fe3+
B.两个镁原子:2Mg
C.三个氢气分子:3H2
D.Na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
11.
   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
A.单质:氩气、液氧、铝粉
B.常量元素:钙、碳、氧
C.铵态氮肥:尿素、氯化铵、硝酸铵
D.新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
D.把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1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铁粉末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昧
D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A.AB.BC.CD.D
15.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空气中燃烧
B.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6.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17.
   下列做法不符合“共享水城碧水蓝天”理念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增大绿化面积,美化居住环境
D.生活垃圾集中后露天焚烧
18.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19.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说法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B.读取液体体积
C.称量食盐D.蒸发食盐水

5.填空题(共3题)

20.
   根据所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氯化钠溶解度/g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溶解度/g
6
10
18
36.5
50
 

(1)t1℃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g。
(2)t2℃时,将40g 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Na2CO3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3)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21.
   物质世界处处离不开化学。从氧化钙、硝酸钾、氮气、碳酸氢钠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常作保护气的物质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_____;
(3)用作发酵粉的物质_____;
(4)用作化肥的物质_____。
22.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新时代,请从化学的视角回答下列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网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小刚通过“美团”网站订购了外卖套餐:红烧排骨、西红柿鸡蛋、米饭,其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_____。
(2)常食用黑木耳、绿叶蔬菜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铁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的疾病是_____症。
(3)饮用水的质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中的活性炭主要起_____作用。
(4)“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的一张新名片,其车身主要采用的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属于_____(填序号)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