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B是两种单质,D是蓝色溶液,E是世界产量最多的金属,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A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聊城市某学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的一个题目是:鉴别稀硫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小组的同学把标有序号1、2、3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入标有对应序号的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如甲图,鉴别出1号溶液,再向另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如乙图。

请回答:
(1)1号试管中是_____溶液。
(2)乙图中2号试管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填微粒名称)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把该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除含有酚酞外,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HCl;猜想二:HCl和_____;猜想三:HCl和BaCl2。
(进行实验)①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_____正确。
②为了验证该滤液的酸碱性,将一片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_____蘸取该滤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读出pH=5。
(交流拓展)2号试管中滤液显酸性,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填序号)。
A铁粉 B氯化钙溶液 C石灰石

请回答:
(1)1号试管中是_____溶液。
(2)乙图中2号试管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填微粒名称)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把该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除含有酚酞外,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HCl;猜想二:HCl和_____;猜想三:HCl和BaCl2。
(进行实验)①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_____正确。
②为了验证该滤液的酸碱性,将一片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_____蘸取该滤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读出pH=5。
(交流拓展)2号试管中滤液显酸性,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填序号)。
A铁粉 B氯化钙溶液 C石灰石
3.计算题- (共1题)
3.
向200g Na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是_____g;
(2)原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1)m的值是_____g;
(2)原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4.单选题- (共16题)
4.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6.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
D.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2:1 |
8.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如图是稀土元素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铈原子核内中子数是58 |
B.铈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C.铈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e |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
9.
豆腐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属于无机物 |
B.亮氢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C.亮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3 |
D.亮氨酸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2:1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 |
D.把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
1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HCl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铁粉末 |
C |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 点燃后,闻气昧 |
D |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
A.A | B.B | C.C | D.D |
15.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6.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
5.填空题- (共3题)
20.
根据所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g。
(2)t2℃时,将40g 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Na2CO3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3)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氯化钠溶解度/g | 35 | 35.5 | 36 | 36.5 | 37 |
碳酸钠溶解度/g | 6 | 10 | 18 | 36.5 | 50 |

(1)t1℃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g。
(2)t2℃时,将40g 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Na2CO3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3)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21.
物质世界处处离不开化学。从氧化钙、硝酸钾、氮气、碳酸氢钠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常作保护气的物质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_____;
(3)用作发酵粉的物质_____;
(4)用作化肥的物质_____。
(1)常作保护气的物质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_____;
(3)用作发酵粉的物质_____;
(4)用作化肥的物质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