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阅读题- (共1题)
1.
通常状况下,金属镁是银白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等,在空气中点燃金属镁,金属镁和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而燃烧,甚至金属镁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两种固体,颜色分别为白色和黑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镁的物理性质有_____;
(2)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有_____;
(3)写出金属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_____。
(1)金属镁的物理性质有_____;
(2)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有_____;
(3)写出金属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2.
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所学知识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在图中完成);
(2)氢分子和氯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
(3)在上述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有_____(填名称);
(4)从微观角度说出B到C变化的实质_____。

(1)请根据所学知识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在图中完成);
(2)氢分子和氯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
(3)在上述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有_____(填名称);
(4)从微观角度说出B到C变化的实质_____。
3.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燃料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下列列举了一些燃料,请自行确定一种分类标准,对下列燃料进行分类,每种分类中至少包含两种物质。
a.煤 b.汽油 c.柴油 d.石油 e.天然气 f.沼气 g.液化石油气 h.酒精
包括事例①_____(填序号),分类标准②_____。
(2)在反应C+CO2
2CO中,还原剂是①_____,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请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和还原剂都是氧化物②_____。
(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燃料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下列列举了一些燃料,请自行确定一种分类标准,对下列燃料进行分类,每种分类中至少包含两种物质。
a.煤 b.汽油 c.柴油 d.石油 e.天然气 f.沼气 g.液化石油气 h.酒精
包括事例①_____(填序号),分类标准②_____。
(2)在反应C+CO2

3.综合题- (共1题)
4.
为测得某金属锌样品中金属锌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金属锌样品的杂质不含锌,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反应。请根据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硫酸锌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
(4)该金属锌样品中金属锌的含量,即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为了使称取的滤渣准确度更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硫酸锌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
(4)该金属锌样品中金属锌的含量,即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为了使称取的滤渣准确度更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
4.计算题- (共1题)
5.科学探究题- (共2题)
6.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大理石及以下仪器:

(1)若补充一种药品①_____(填名称),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其方法是_____。
(3)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如甲图所示的烧杯中,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乙图是同学绘制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的部分装置图,请帮助他补充完整_____。

(1)若补充一种药品①_____(填名称),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其方法是_____。
(3)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如甲图所示的烧杯中,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乙图是同学绘制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的部分装置图,请帮助他补充完整_____。

7.
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前从水中取出白磷,在放到铜片前的操作是①_____,从白磷的保存推测白磷的物理性质有②_____。
(2)实验过程,通过观察到铜片上的①_____的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②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_____。
(3)此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要对比的是①_____,本实验要求教师在通风橱或通风设备下进行,原因是②_____。

(1)实验前从水中取出白磷,在放到铜片前的操作是①_____,从白磷的保存推测白磷的物理性质有②_____。
(2)实验过程,通过观察到铜片上的①_____的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②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_____。
(3)此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要对比的是①_____,本实验要求教师在通风橱或通风设备下进行,原因是②_____。
6.推断题- (共1题)
8.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在初中范围内)如图所示,已知A、B、D、E都是氧化物,C是一种溶液,且B是一种黑色粉末;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箭头指向生成物。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和B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
(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在实验室中B转化为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1)写出A和B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
(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在实验室中B转化为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7.单选题- (共14题)
11.
下列应用及书写的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用酒精作内燃机的燃料:C2H5OH +3O2![]() |
B.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 |
D.锻烧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 |
1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黑火药,其配方是:木炭粉、硫磺粉和硝石混合而成,黑火药点燃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2X +3C
N2↑ +3CO2↑ + K2S,则X的化学式是( )

A.K2N2O6 | B.KHCO3 | C.KNO2 | D.KNO3 |
13.
用微观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事实 | 解释 |
A | —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 | 古代用墨汁书写的书法保存时间长久 |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C | 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 | 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
D | 石墨能导电 | 石墨是由离子构成的 |
A.A | B.B | C.C | D.D |
15.
一些城镇的家庭用一种罐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如图),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
B.丙烷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都为26个 |
C.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
D.常温下,丙烷为气体 |
1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的铜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白烟 |
C.电解水实验:两个电极表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2:1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
1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在做吸附性实验前,一定要烘干 |
B.金刚石、石墨和焦炭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 |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
D.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19.
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不适当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
B.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
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
D.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
20.
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
B.煤干馏可得到煤焦油、煤油、焦炭、煤气等多种产品 |
C.髙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可得到乙醇 |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
2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1 | 方法2 |
A | 甲烷和一氧化碳 |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 分别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
B | 五氧化二磷和碳酸钠粉末 |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蒸馏水,观察现象 |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
C | 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分别加 入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D | 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 取样,分别放在石棉网上,观察颜色 | 取样,分别放在石棉网上灼烧,观察现象 |
A.A | B.B | C.C | D.D |
8.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简答题:(2道)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