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2.简答题- (共2题)
3.
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_____。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可增加飞机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这是利用了铝合金_____(答一点即可)的优良性能。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_____。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可增加飞机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这是利用了铝合金_____(答一点即可)的优良性能。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5.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是红棕色固体,E、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填“酸”“碱”或盐”)。
(2)C的化学式是_____。
(3)F的一种用途是_____。
(4)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A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填“酸”“碱”或盐”)。
(2)C的化学式是_____。
(3)F的一种用途是_____。
(4)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
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_____(填“左高右低”
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_____。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_____。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
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_____(填“左高右低”
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_____。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_____。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现象 |
(1)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 |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白色固体中含有_____ |
(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 | 有气泡产生 |
5.单选题- (共15题)
9.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6 | 8 | 2 | 4 |
反应后质量/g | 1 | X | 16 | 15 |
A.上表中X的值是0 |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4:11 |
10.
下列是小轩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 |
B.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
D.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11.
碳酸二甲酯(C3H6O3)常用作汽油添加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氧化物 |
B.碳酸二甲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C.碳酸二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
D.碳酸二甲酯分子中含有三个碳原子和三个水分子 |
12.
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浓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
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13.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将含有酸性物质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B.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预留少量的水 |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
1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
B |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D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5.
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
6.填空题- (共4题)
23.
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4.
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g。
(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
(3)2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36g分别加入盛有100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①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
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A、B中溶质的质量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硝酸钾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氯化钠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g。
(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
(3)2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36g分别加入盛有100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①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
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A、B中溶质的质量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25.
网上购物和外卖点餐已成为常见的消费方式。
(1)凡凡点的外卖午餐是:红烧肉、清蒸鱼、米饭和矿泉水。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_____。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缺少的营养素是_____。
(2)塑料矿泉水瓶用后应放入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3)凡凡在网上购买了纯棉T恤衫,她选择的衣服面料优点是_____(答一点即可)。
(1)凡凡点的外卖午餐是:红烧肉、清蒸鱼、米饭和矿泉水。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_____。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缺少的营养素是_____。
(2)塑料矿泉水瓶用后应放入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3)凡凡在网上购买了纯棉T恤衫,她选择的衣服面料优点是_____(答一点即可)。
7.实验题- (共2题)
26.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___。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一点即可)。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_____。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种情况。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___。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一点即可)。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_____。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种情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