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镇市第一初级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综合测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40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5

1.计算题(共2题)

1.
某一矿山上的石灰石样品,其中只含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且耐高温的固体)。某学校的同学们想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选取了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打粉碎后,称出6g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20g),然后加入50g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反应所需时间(t)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总质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时,理论上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___
2.
“△△牌”钾肥的部分信息,根据该信息计算:
△△牌钾肥
主要成分:K2SO4
(杂质不含钾元素净重50kg)
××化工厂
(1)硫酸钾中钾、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请计算该钾肥中钾元素的含量最高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2g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分解能产生氧气,但是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_____________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_______。

3.单选题(共16题)

4.
在反应A+2B=3C+2D中,已知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8:3:14,现将30gA和3gB以及5gC混合后,充分反应,所得的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
A.11gB.28gC.22gD.26g
5.
当今环境问题上较为理想的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如:,这样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均为化学变化
B.均为物理变化
C.(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D.(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6.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O2分子个数比为2:3的混合气体,将其点燃充分反应后,则容器内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A.1:4B.1:2C.2:3D.2:5
7.
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8.
铁磁性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磁学性能,在生物、医药、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某磁性纳米材料X的一种制备方法为:FeCl2+2FeCl3+8NaOH=X+8NaCl+4H2O。该磁性纳米材料X的化学式是
A.Fe(OH)2B.Fe(OH)3C.Fe2O3D.Fe3O4
9.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又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化合物。一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图是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一丙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组成元素有四种
B.在构成一丙氨酸的原子中,氢原子最小
C.分子中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分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7
10.
微型化录音录像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化学组成相当于CoFe2O4的化合物,又知钴(Co)和铁都可能有+2、+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具有一种化合价,则钴和铁的化合价分别为
A.+2、+2B.+3、+3C.+2、+3D.+3、+2
11.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于制造霓虹灯,这是利用了氮气的性质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气体污染物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D.夏天的食物发生了腐败,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12.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磷——大量白烟——氧化反应
B.铁丝——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C.碳——白色火焰——化合反应
D.氢气——发出白光——氧化反应
13.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最后溶液的颜色是
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
14.
3月29日是世界节能日,人们的节能意识正日趋增强,下图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A.
B.
C.
D.
15.
今年年初北方遭受干旱灾害,某市曾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的人工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
B.使用液氮会大面积污染环境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
D.液氮汽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16.
分析下图,找出某可燃物最易着火,且燃烧最旺的点
A.a点B.b点C.c点D.d点
17.
煤和石油是常用的燃料,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B.都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
C.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都可直接用作家用燃料
18.
“生命高于一切”,为确保生命安全,以下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高楼着火,为确保迅速离开火场,乘坐电梯逃生
B.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呼救
19.
吉林市“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是由于丢弃的一个烟头引起的,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选择题(共2题)

20.阅读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21.阅读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5.多选题(共4题)

22.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中可能有氧化物
D.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3.
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利用该反应可以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氧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实验室不必使用除杂装置即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24.
下列有两项的现象或事实可以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它们是
A.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
B.施用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用石灰水浸泡过的鸡蛋可以长时间保鲜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长期溶蚀石灰岩,形成了美丽的溶洞
25.
当调整、改变有关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时,下列反应的产物会发生改变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镁在氧气中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乙炔在氧气中燃烧

6.填空题(共6题)

26.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第十一届全运会火炬—“如意”的燃料组成,取此燃料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燃料中一定含______元素,可能含_____元素。若所取燃料的质量是4.4克,测得生成水的质量是7.2克,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3.2克,则该燃料含_____元素,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7.
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
清洁剂



功能
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清洁剂的有效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大理石上的污垢不能用“洁厕灵”清洁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盛有少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8.
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含碳单质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__________ 另一是_______
(4)在去年年春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协一号提案花落“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①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产业
B 开采利用煤炭等矿物燃料
C 发展水利和风力发电
D 优化建筑设计,增大太阳光的利用率,减少煤、电、气的使用
②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 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中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29.
请用空气的各种成分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
(1)进行“南澳一号”考古发掘时,潜水员需要携带氧气,氧气的作用是______。
(2)刚拧开碳酸饮料瓶盖的时候,会听到“嘶嘶”的声音,那是_____________气体正在向外冒出,若加热该碳酸饮料会发现有大量气体逸出,这说明____________。
(3)_________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
30.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利现象的产生:
(1)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____________试验;
(2)为防止彩色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_______;
(3)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____________;
(4)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否则容易中毒,造成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_(写化学式);
(5)森林突发大火时,消防队员常使用一种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可以喷出类似十二级台风的高速空气流将火吹灭。该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请举出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措施____。
31.
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
(1)2010年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原理是________。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在大棚蔬菜种植中做气态肥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用石灰浆[Ca(OH)2]粉刷墙壁后的室内放置一燃烧的煤炉,可使墙壁迅速硬化,同时墙壁上会出现一些水珠,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3)2009年10月以来甲型H1N1型流感呈现出在全球蔓延的趋势。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是生产治疗甲型H1N1型流感药物“达菲”的关键原料,根据化学式你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答出两条)。

7.实验题(共2题)

32.
实验室开放日,同学们来到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气体性质的探究。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装置A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所在的小组进行的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提供的药品有:块状石灰石、浓盐酸、石灰石粉末、稀硫酸、稀盐酸、碳酸钠粉末。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的药品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上面的装置中选取合适的装置,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______(填字母)。
33.
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题。
实验内容
回答问题

(1)探究氧气的性质
①铁丝表面有铁锈,影响了反应的进行,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燃火柴后不能立即伸入瓶内,因为____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②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
  
(3)测定空气的成分(试管容40mL,白磷过量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
②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