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F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

(1)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F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
2.简答题- (共4题)
2.
如图是某品牌的风味酸牛奶及每100g酸牛奶中主要营养成分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必需的六大类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表中没有标示的营养素是_____。
(2)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_____种。
(3)该酸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答一点)。
(4)酸牛奶中的蔗糖,在胃肠内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营养成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糖类 | 钠 | 钙 |
质量 | 3.2g | 3.6g | 11.9g | 60mg | 80mg |
(1)人体必需的六大类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表中没有标示的营养素是_____。
(2)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_____种。
(3)该酸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答一点)。
(4)酸牛奶中的蔗糖,在胃肠内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
消毒与清洁对公共场所和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1)二氧化氯(ClO2)可作水处理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洁则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用炉具清洁剂(含有NaOH )清洗炉具时,应避免接触皮肤,其原因是_____。
(4)使用洗洁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_____作用。
(1)二氧化氯(ClO2)可作水处理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洁则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用炉具清洁剂(含有NaOH )清洗炉具时,应避免接触皮肤,其原因是_____。
(4)使用洗洁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_____作用。
4.
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图是_____。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案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图是_____。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案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5.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及溶液的相关知识。
(1)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下花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①根据上表数据分析NaCl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填字母)之间。
A 10℃﹣20℃ B 20℃﹣30℃ C 30℃﹣40℃
②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
③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_____,W的值为_____g。
(1)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下花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①根据上表数据分析NaCl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填字母)之间。
A 10℃﹣20℃ B 20℃﹣30℃ C 30℃﹣40℃
②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
③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_____,W的值为_____g。
3.计算题- (共2题)
6.
香叶醛(化学式为C10H16O)存在于柠檬油中,具有柠檬、柑橘果香,广泛应用于肥皂、花露水的加香剂中。请计算。
(1)一个香叶醛分子中共有_____个原子。
(2)15.2g香叶醛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1)一个香叶醛分子中共有_____个原子。
(2)15.2g香叶醛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CaO+H2O=Ca(OH)2
②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1: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雨猜想是CaCO3;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
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1).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_____。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探究活动Ⅱ: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 Na2CO3
猜想三:NaOH Ca(OH)2
[讨论交流]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CaO+H2O=Ca(OH)2
②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1: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雨猜想是CaCO3;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
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1).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_____。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探究活动Ⅱ: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 Na2CO3
猜想三:NaOH Ca(OH)2
[讨论交流]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
5.单选题- (共15题)
10.
以下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B.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
14.
下列物质的性质相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铜具有良好的导它性,可制作导线 |
B.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多种用途电光源 |
D.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
15.
利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
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 |
D.量取浓疏酸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
1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试剂及只要实验操作 |
A | 氯化钠(氯化镁)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硝酸钠溶液(硫酸钠) |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
C | 氯化钙溶液(盐酸) |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
D | 氧气(氮气) | 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3题)
25.
如图中A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B是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碘离子的符号为_____。
(2)B~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

(1)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B是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碘离子的符号为_____。
(2)B~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
26.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填字母)。
A 瓷碗 B 玻璃瓶 C 一元硬币 D 硬铝门窗
(2)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向Al(NO3)3、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①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
②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种情况。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填字母)。
A 瓷碗 B 玻璃瓶 C 一元硬币 D 硬铝门窗
(2)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向Al(NO3)3、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①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
②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种情况。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4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