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为了测量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0g石灰石样品,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7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高阳同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于是她用如图所的装置来制取CO2并验证其与Na2O2的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_____;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高阳为此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2O2
猜想三Na2CO3和NaOH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
(设计实验)
(反思与评价)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含有NaOH,原因可能是_____。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_____;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高阳为此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2O2
猜想三Na2CO3和NaOH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 | 固体完全溶解,_____ | 样品中一定没有Na2O2 |
②取少量实验①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三正确 |
③取少量实验②所得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_____溶液,振荡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反思与评价)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含有NaOH,原因可能是_____。
3.推断题- (共2题)
3.
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4.
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4.单选题- (共15题)
6.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
B.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
8.
推理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 |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
C.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
D.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9.
熙蕾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 )
A.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B.CO2和CO都有毒 |
C.CO2和CO都有可燃性 |
D.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
10.
“中国制造”、“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都需要用到大量钢铁,下列有关钢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
C.生铁的熔点应比纯铁高 |
D.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
C.高温时,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14.
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除杂试剂 |
A | N2 | O2 | 灼热的铜网 |
B | CaO | Ca(OH)2 | 水 |
C | NaCl溶液 | Na2SO4 | Ba(NO3)2溶液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锌粉 |
A.A | B.B | C.C | D.D |
1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B.湘江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以得到纯水 |
C.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
17.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
18.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
B.食:我们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蛋白质 |
C.住:住房修材料挥发出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没有危害 |
D.行:修建高速公路所用的沥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5.填空题- (共4题)
20.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2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