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2014年9月是我国第十一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决定开展一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这要求我们( )
①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③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自身素质
④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2014年9月是我国第十一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决定开展一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这要求我们( )
①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③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自身素质
④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精神旗帜。党有党风、国有国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党风国风民风家风正,就是实现中国梦需要的中国风!
[正党风]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党政、高校、国企巡视全覆盖……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振,清风正气扑面而来。
今日中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但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正吞噬着我们的发展成果,败坏着我们的社会风气。
对此,某校九年级(1)班举行了一场“发展不易,且行且珍惜”主题班会。特邀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回眸一笑]
主持人:过去的65年,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上昂首阔步前进的65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跻身世界前列的65年……
[轻蹙眉头]
主持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产重的铺张浪费现象。下面是一位准备过生日的“土豪”同学与小伙伴的对话。
“土豪”:周末过生日,老地方庆祝,哥差的不是钱。兄弟几个感情深,山珍海味大口吞;人生不享乐,注定是白过……
小伙伴:如此铺张浪费实在令人痛心……厉行勤俭节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计上心来]
郭可江的农场吸纳了150多位村民就业,他们种地、上班两不误,大幅提高了收入。“每卖出一箱菜,从中抽出一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生”,这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材料体现了( )
①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上共富效应 ②回报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大爱之心
③金钱第一,“金钱万能”的信仰 ④亲近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
郭可江的农场吸纳了150多位村民就业,他们种地、上班两不误,大幅提高了收入。“每卖出一箱菜,从中抽出一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生”,这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材料体现了( )
①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上共富效应 ②回报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大爱之心
③金钱第一,“金钱万能”的信仰 ④亲近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①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注释] ①大:敬词,对对方的尊称。【小题1】解释句中的划线词。
(1)万年尝病 (2) 咸叩头谢曰 (3)具晓所言
【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用法与“欲仗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之伟观 | B.何陋之有 |
C.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石青糁之 |
大要教咸谄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高可二黍许
(2)神情与苏、黄不属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4)珠可历历数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小题3】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________ (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 (神态特征)
【小题4】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那一声吆喝
①“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推开窗子,有雾,抓一把,浓稠得确乎有几分手感。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
②只见吆喝,不见人。我知道,这都是雾在作祟,我客居的这座山城,就是雾多。当我着实地踩着那吆喝声时,才看清一位头缠毛巾的老人。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她背在背篓里的腊梅,活像是从她的身上长出来的,手里呢,持着一束腊梅,不停地对来往的行人显摆、吆喝。“腊梅,腊梅,刚从南山采的腊梅—”好像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腊梅最好似的。
③“腊梅?”我好奇地凑上前,“这是腊梅么?”说不来重庆话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话。“你说啥子?刚从南山采来的嘛!”老人显然不悦。老实说,我这是头一回看见有别于我故乡江汉平原的山腊梅,或许是这山城特有的水、土、雾的缘故吧,重庆腊梅竟是桔黄色的,不像我老家腊梅张扬的那种大红: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质朴,像极了纯朴厚道的重庆山民。
④“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我迟疑着。我不是拿不出这4元钱,也不是舍不得这4元钱,关键是我没这份养花的闲心。为了糊口,从湖北老家刚漂泊到重庆的我,自己都养不活,还养花?再说,一个没有栖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栖身之地吗?
⑤“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来买。”我把玩、夸奖了一番老人的腊梅后,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⑥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⑦可是,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老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⑧“不错唦。”中年妇女说,“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说,这几天有个外地娃子来重庆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没找到。还说那外地娃子只要一找到工作,就会来找她买腊梅的。听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⑨“是我。”我说,“我买花……是找老人。”“一样的。”中年妇女说,“我婆婆前几天到南山采腊梅,不小心摔了下来,老人一直惦记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来这里等你,还说如果你来买腊梅,就证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⑩我的心呼啦一热。等我买下一束腊梅后,中年妇女就立马起身走人,惹得要买腊梅的顾客直纳闷。“大姐,人家要买腊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个鬼脸,“婆婆正等着我去报你的喜讯哩。”
11我不知泪是怎么流出来的。以后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缕淡淡的不肯离去的暗香,任它们绽放、凋谢。
12雾,散了。我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苍老的背影,还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现。
13再好的花,总有谢的时候。可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
(选自《美文》,有删改)【小题1】文章开头“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一句,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
【小题2】江汉平原和山城的腊梅各具有什么特征?
【小题3】卖花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具体分析。
【小题4】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
4.综合性学习- (共2题)
(1) 请你为本环节安排两个具体的活动。
(2)在此次活动的“文艺作品与战争”的主题班会上,请你带头吟诵有关描写战争的成语,并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个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