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实验3 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26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30

1.简答题(共4题)

1.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如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变化.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 .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 .
2.
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的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带,镁条并没有燃烧,后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________ .
3.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根据图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甲中水下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________。   
(3)甲图铜片上白磷、红磷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4)乙实验说明只要同时________,燃烧就能发生。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什么在铁丝前系一根火柴?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2.单选题(共9题)

5.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下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 Q点
B. N点
C. P点
D. M点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所示两个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B.甲实验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乙实验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D.甲、乙实验只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8.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C.散热的速度加快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9.
下列描述不是创造“充分燃烧条件”的是(  )
A.将煤转化成煤气做燃料
B.“人要实,火要虚”中的“火要虚”
C.在门窗紧闭的屋内烧炭取暖
D.调节天然气炉具的进风口使火焰呈蓝色
10.
下列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A.B.
C.D.
11.
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D.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是放热反应
12.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3Mg+N2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3.
“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来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你认为“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   )
A.空气不充足,纸不会燃烧
B.纸火锅被加热时使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C.纸火锅里的汤料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时产生热量少,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3.多选题(共1题)

14.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以下对比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B.实验③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蝕
C.实验①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实验②④对比,只有一个变量,可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4.填空题(共3题)

15.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1)通过下列 ________  实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通过实验③与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________ 接触.
16.
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2)铜片上不能功燃烧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17.
实验是化学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1)《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分别取适量木屑和煤粉(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如图甲所示,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丙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夹持仪器略),两种发生装置比较(填编号)更好,原因是

5.实验题(共1题)

18.
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________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