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222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5

1.计算题(共1题)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是我国现代“湿法炼铜”的先驱。某大型工厂利用此原理处理含硫酸铜的废液回收金属铜时,向100kg的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得到金属铜6.4kg。
(1)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2)金属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其它有效途径还有_______(写一条)。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选择A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明选择B装置也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理由是_______。与A装置相比,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活动时,选取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产生了许多废液。于是他们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废液中只有CaCl2;小丽的猜想:废液中还有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设计与实验]①小红做了一组对比实验:取等质量的废液和CaCl2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都不变色,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红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② 针对小丽的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pH<7
________
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废液中含有HCl
废液中含有HCl
废液中含有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小牛对上述探究活动思考后,认为利用酸的化学性质还可以设计不同方案探究小丽的猜想:
操作步骤
预期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
_________
废液中含有HCl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得出废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HCl。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如下反思:
①小强认为方案一中存在操作错误,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
②小敏认为方案三不足以证明废液中含有HCl,理由是______。
③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理由是_______(写一点)。要想从废液中得到CaCl2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3.
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
同学们分别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于4支
试管中,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同学们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
(2)实验二中,当小婧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
(3)实验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四中,小辉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得出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即:碳酸钠能与______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某些碱反应、能与某些______反应。
[反思与提高]
(1)小亮在完成实验三时没有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小明发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在组成上与碳酸钠有相似之处,于是对草木灰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检验,其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_____。草木灰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所起的作用是______,不能与_______混合施用。

3.单选题(共12题)

4.
用二氧化碳制取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9
D.一定条件下,无机化合物可转化为有机化合物
5.
下图表示的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7.
在下图所示氯化钠溶液的蒸发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酒精燃烧
C.水变成水蒸气D.氯化钠的固体析出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可再分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C.铁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由此可见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D.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变小的缘故
9.
分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下图呈现的物质分类关系中,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A.空气B.硝酸钾C.氦气D.二氧化氮
10.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
B.由⑥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C.②和④均表示阳离子
D.③和⑤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显-1价
11.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B.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均为40%
C.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乙>甲>丙
D.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是丙>乙>甲
1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下列图像表达的化学反应过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化学反应
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等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的条件下反应
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相同的锌片反应
等质量形状不同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图像




 
A.AB.BC.CD.D
13.
金属钛被誉为21世纪的“明星”金属,具有很多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探究钛与镁、铜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选取的下列各组试剂中正确的是(提示:钛的活动性在镁和氢之间)(   )
①钛镁铜稀盐酸  ②镁钛硫酸铜溶液  ③镁铜氯化钛溶液  ④钛铜硫酸镁溶液  ⑤钛硫酸镁溶液硫酸铜溶液  ⑥铜硫酸镁溶液氯化钛溶液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14.
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则放出热量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灭火的原理是破环燃烧的条件,则破坏燃烧的条件一定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15.
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实验完毕,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后盖上灯帽
B.制取气体时,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填空题(共2题)

16.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体缺碘会引起________。日常生活中通常食用海带、加碘盐预防碘元素不足。下图是市场上常见加碘盐的配料表,据此回答:碘酸钾中所含的常量元素是______,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精确到0.1%)。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营养素,富含蛋白质的常见食物有________(写一种)。
配料:氯化钠(NaCl)
碘酸钾(KIO3
含量:氯化钠³94%
含碘量:30mg/kg
17.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莉莉整理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如下图。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以要密封保存。实验室须密封保存的物质还有_______(填一种)。
(2)写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X中的一种物质_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18.
下图是小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
(2)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________。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答一点)。
19.
“嫦娥飞天”“中国高铁”等“中国制造”,展现了“中国智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悬梯等关键部件采用铝合金而不采用纯铝,原因是______。
(2)“复兴号”动车高速运行离不开铁轨。建造铁轨需要大量钢铁,钢铁属于_______(填“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3)建造铁轨所需要的钢铁通常用还原铁矿石制得,如上图,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中,a处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装置中存在明显不足,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