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钛(Ti)被称为“航空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钛的一种流程如下: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氯化”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_____。
(3)由TiCl4制备T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在氩气(Ar)氛围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
(4)如上述流程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的好处是_____。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氯化”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_____。
(3)由TiCl4制备T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在氩气(Ar)氛围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
(4)如上述流程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的好处是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水产养殖的速效增氧剂“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鱼浮灵”的制备、成分测定及增氧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碳酸钠有
和
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
②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
Ⅰ.“鱼浮灵”的制备。
实验室用
与稳定剂的混合溶液和30%的
溶液反应制备过氧碳酸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_____。
(2)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加入异丙醇的目的_____。
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
(定性检测)检测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成分。
(3)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定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氧碳酸钠的组成。
实验③:称取一定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
)固体3.94g。
实验④:另称取相同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消耗
的质量为1.896g,该反应的原理是:
。
(4)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
)的化学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研究小组通过测定常温下相同时间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探究
、
对
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5)由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呈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6)过氧碳酸钠可以速效增氧的原理是_____。

(查阅资料)①过氧碳酸钠有


②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
Ⅰ.“鱼浮灵”的制备。
实验室用



(1)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_____。
(2)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加入异丙醇的目的_____。
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
(定性检测)检测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成分。
(3)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① | 取样,加入![]() | 木条复燃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② | _____ | _____ | 溶液中含有![]() |
(定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氧碳酸钠的组成。
实验③:称取一定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


实验④:另称取相同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消耗


(4)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

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研究小组通过测定常温下相同时间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探究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试剂 | ![]() | ![]() | ![]() ![]() | ![]() ![]() | ![]() ![]() |
pH | 6.96 | 6.01 | 8.14 | 8.15 | 9.26 |
溶解氧(![]() | 5.68 | 6.44 | 9.11 | 9.12 | 10.97 |
(5)由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呈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6)过氧碳酸钠可以速效增氧的原理是_____。
3.
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
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②实验室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收集
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检验
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③利用B装置制取
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
的优点是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
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5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
,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6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_____。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a.
能溶于水
b.
能与水发生反应
c.
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②实验室制取



③利用B装置制取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

步骤1:如图5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6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_____。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a.

b.

c.

3.简答题- (共1题)
4.
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煤燃烧时产生NO2、_____等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W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3)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_____。
(4)在高温下,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煤燃烧时产生NO2、_____等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W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3)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_____。
(4)在高温下,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单选题- (共15题)
10.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30 | 20 | 15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y | 10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 B.x+y=75 |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D.x的取值范围:0≤x≤30 |
11.
2019年5月30日,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 B.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 D.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
13.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铈属于金属元素 |
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
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
D.铈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是58 |
15.
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 |
B.![]() ![]() ![]() |
C.![]() ![]() |
D.![]() ![]() ![]() |
16.
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②滤液中可能有Ag+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②滤液中可能有Ag+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