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L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省略)。反应③和④属于两种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E、H物质类别相同,其中B物质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物质E的俗称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合理的一个即可)
(4)实验室里用Ⅰ能反应生成D,则检验D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物质E的俗称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合理的一个即可)
(4)实验室里用Ⅰ能反应生成D,则检验D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某同学看到“制镁企业的消防器材不能使用
灭火器”的说法,不知是否属实,于是和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备
分析:因实验室暂时缺少大理石,于是小组同学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择了两种来制取二氧化碳,他们选择的是_____。
A 碳酸钠固体 B 木炭 C 氯化钠固体 D 稀硫酸
实验:小组同学根据所选试制,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制取了所需的二氧化碳。

他们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写仪器接口的顺序)。

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备
分析:因实验室暂时缺少大理石,于是小组同学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择了两种来制取二氧化碳,他们选择的是_____。
A 碳酸钠固体 B 木炭 C 氯化钠固体 D 稀硫酸
实验:小组同学根据所选试制,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制取了所需的二氧化碳。

他们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写仪器接口的顺序)。
3.
某同学看到“制镁企业的消防器材不能使用
灭火器”的说法,不知是否属实,于是和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1:小组同学将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满
的集气瓶内。观察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并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结论1:镁在二氧化碳中确实可以燃烧,“制镁企业的消防器材不能使用
灭火器”的说法是正确的。
(提出问题)镁与
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白色固体是
,黑色固体可能有2种情况:
(1)属于单质C (2)属于化合物
(查阅资料)(1)
,
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
(3)
实验2:
结论2: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灭火方法是_____。(填字母)
A 用水浇灭 B 用
灭火 C 用沙子灭火

探究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1:小组同学将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满

结论1:镁在二氧化碳中确实可以燃烧,“制镁企业的消防器材不能使用

(提出问题)镁与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白色固体是

(1)属于单质C (2)属于化合物

(查阅资料)(1)


(2)

(3)

实验2: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热水 | _____ | 黑色固体不是![]() |
② | 取步骤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加 _____。 | _____ | 白色固体是![]() |
结论2: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灭火方法是_____。(填字母)
A 用水浇灭 B 用

3.单选题- (共14题)
4.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室温下![]() ![]() |
B.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D.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则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8.
在物理、化学问题探究中常用到很多科学方法,下列探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
B.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C.在探究水的组成时,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
D.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产生的总效果 |
9.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性土壤 |
B.给食用叶片为主的蔬菜多施加些氮肥 |
C.用白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
D.清洗头发时先使用洗发水,再使用护发液,可以保护发质 |
10.
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 | B.铝锂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
C.锂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 D.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11.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
C.![]() |
D.![]() |
13.
下列有关生活经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
B.挤压牙膏时可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C.高层住宅着火,在浓烟较多的地方;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 |
D.打雷闪电时,尽量不要用手机通话,以防雷电危害 |
4.填空题- (共1题)
18.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2)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大量浮渣产生。这一现象说明当地的水为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_____不同。
(4)含磷洗涤剂中含Na5P3O10,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5)在果汁、牛奶、啤酒等常见的饮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
(1)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2)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大量浮渣产生。这一现象说明当地的水为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_____不同。
(4)含磷洗涤剂中含Na5P3O10,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5)在果汁、牛奶、啤酒等常见的饮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
5.实验题- (共4题)
19.
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已知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弹簧夹,向集气瓶中注入稀盐酸,然后关闭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镁条逐渐减小,最后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关闭弹簧夹后,小红同学发现气球先是胀大起来,然后又慢慢缩小,当气球停止变化时比图示的初始状态要大。请解释“又慢慢缩小”的原因_____。

(1)打开弹簧夹,向集气瓶中注入稀盐酸,然后关闭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镁条逐渐减小,最后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关闭弹簧夹后,小红同学发现气球先是胀大起来,然后又慢慢缩小,当气球停止变化时比图示的初始状态要大。请解释“又慢慢缩小”的原因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