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展开探究.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图2),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实验改进)甲同学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1)按图2装置实验,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2)按图3装置实验,点燃红磷的方式不同于图1,而是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
(3)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与实际值进行对比,说明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
②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的主要性质是_____。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图2),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实验改进)甲同学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1)按图2装置实验,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2)按图3装置实验,点燃红磷的方式不同于图1,而是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
(3)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与实际值进行对比,说明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
②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的主要性质是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A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符号表达式:
①A→B_____;
②B→E_____;

(1)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A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符号表达式:
①A→B_____;
②B→E_____;
3.单选题- (共39题)
4.
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氧气制取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时加入的MnO2不能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 |
B.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最佳方法是H2O2分解制取O2 |
C.四种方法都是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制取O2 |
D.取等质量的四种反应物,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最多 |
8.
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
B.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 |
D.利用如图装置可比较MnO2和CuO对分解的影响 |
9.
下列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C.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
D.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 |
11.
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13.
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
B.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
15.
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6 | B.质子数为6 | C.电子数为6 | D.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为14 |
17.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B.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
18.
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
C.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
D.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
22.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微观认识合理的是( )


A.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水分子和氧分子 |
B.过氧化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和水分子 |
C.水分子和氧分子同样能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 |
D.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种类都改变了 |
23.
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具有与Ne
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粒子为阳离子
B. 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 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A. 该粒子为阳离子
B. 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 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24.
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
2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④ |
26.
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
D.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
28.
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蜡烛来代替 |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
30.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SO2、CO、CO2、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O3等 |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保护气 |
D.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质量级别就低,质量状况就越好 |
33.
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浓硫酸有吸水性,能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
C.该气体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其它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 |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 |
35.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 )
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
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
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
37.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2g,液体一般取1~2mL |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
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先用酒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 |
D.洗涤试管时,当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 |
4.选择题- (共6题)
42.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建立起空前辽阔的疆域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43.
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 2C(s)+O2(g)═2CO(g)△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44.
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 2C(s)+O2(g)═2CO(g)△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5.填空题- (共5题)
48.
根据图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也盛有少量的水,其作用与装置_____中水的作用相等。
(2)装置C中夹木炭的仪器名称是_____,装置B中铁丝燃烧的现象_____,铁丝底端火柴的作用_____。
(3)图中B、C、D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多选,填序号)
A 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 生成物都是固体 D 都需要点燃

(1)装置A中也盛有少量的水,其作用与装置_____中水的作用相等。
(2)装置C中夹木炭的仪器名称是_____,装置B中铁丝燃烧的现象_____,铁丝底端火柴的作用_____。
(3)图中B、C、D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多选,填序号)
A 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 生成物都是固体 D 都需要点燃
49.
如图中A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从A中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E四种粒子中: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
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
③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_____。
④是阴离子的是_____。
(3)如图是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写出它的离子符号_____。

请回答:
(1)从A中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E四种粒子中: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
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
③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_____。
④是阴离子的是_____。
(3)如图是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写出它的离子符号_____。

51.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___(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判断正确.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___(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判断正确.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52.
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② 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
③ 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①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② 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
③ 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53.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如图是常见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实验结束时先_____后_____。
(3)图F为多功能瓶,若F中装满氧气,想用水将瓶内的氧气排出,水须从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已知乙炔难溶于水。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实验结束时先_____后_____。
(3)图F为多功能瓶,若F中装满氧气,想用水将瓶内的氧气排出,水须从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已知乙炔难溶于水。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9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