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甲乙两组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同学们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其依据是____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对猜想进行验证。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 将试管b移走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
(反思)
(1)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操作中,______组(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操作更严谨,原因是________。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同学们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其依据是____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对猜想进行验证。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甲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红光, b中溶液变浑浊。 |
乙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 将试管b移走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
(反思)
(1)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操作中,______组(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操作更严谨,原因是________。
2.科普阅读题- (共1题)
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柴静的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人们对于雾霾形成机理的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是产生雾霾的因素之一。
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NOx)等。目前有效的尾气治理方法是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化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反应,使CO、碳氢化合物、NOx三种有害物质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CO2, N2和水蒸气(H2O),因此这种催化剂被称为三效催化剂(TWC)。
'I'WC通常是以贵金属铂、锗、把为活性组分,它们是三效催化剂中起催化作用的主体。制作TWC时,将贵金属通过浸渍的方法分散在比表面积较大的
一Al2O3活性涂层上黑(“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并将
一Al2O3涂附在熔点达13500C董青石载体上。由此可见,催化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荃青石的熔点是13500C,该性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三效催化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一Al2O3活性涂层、 和
(3)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了一系列反应,其中的一步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化器的作用是 。
(5)科学家一直积极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活性组分,如采用Mn、Fe、Cu等金属为主要活性组分来取代贵金属,你认为该研发的优势是 。
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柴静的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人们对于雾霾形成机理的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是产生雾霾的因素之一。
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NOx)等。目前有效的尾气治理方法是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化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反应,使CO、碳氢化合物、NOx三种有害物质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CO2, N2和水蒸气(H2O),因此这种催化剂被称为三效催化剂(TWC)。
'I'WC通常是以贵金属铂、锗、把为活性组分,它们是三效催化剂中起催化作用的主体。制作TWC时,将贵金属通过浸渍的方法分散在比表面积较大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荃青石的熔点是13500C,该性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三效催化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3)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了一系列反应,其中的一步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化器的作用是 。
(5)科学家一直积极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活性组分,如采用Mn、Fe、Cu等金属为主要活性组分来取代贵金属,你认为该研发的优势是 。
3.单选题- (共10题)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 |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
5.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由![]() |
B.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
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
D.氧气具有可燃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
7.
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组装好仪器后,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
B.装有高锰酸钾固体的试管,试管口稍向上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
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固定加热 |
D.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
11.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向外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长颈漏斗内液面明显上升 | B.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
C.锥形瓶内液面下降 | D.长颈漏斗管口产生气泡 |
4.填空题- (共10题)
1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五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
(2)属于非金属原子是____________;
(3)A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C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原子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序号)。

(1)其中,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
(2)属于非金属原子是____________;
(3)A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C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原子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序号)。

14.
甲、乙、丙、丁、戊是5种常见物质,由氢、氧、硫、钙4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乙是一种无色液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吹入乙中出现浑浊现象,则液体乙是____。
(3)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

(4)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戊和氢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甲、丙、戊中都含有氧分子
C 丙和丁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其分子构成不同
D (3)和(4)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1)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乙是一种无色液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吹入乙中出现浑浊现象,则液体乙是____。
(3)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

(4)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戊和氢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甲、丙、戊中都含有氧分子
C 丙和丁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其分子构成不同
D (3)和(4)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15.
柴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种尾气处理技术利用氨气(化学式为NH3)与一氧化氮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一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结合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该反应中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
C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1)一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结合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该反应中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
C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16.
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E或________;若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若选用E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B 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 C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2)查阅资料:①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得氨气。③氨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若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E或________;若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若选用E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B 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 C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2)查阅资料:①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得氨气。③氨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若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空气成分中可做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
(3)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空气成分中可做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
(3)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18.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
(l)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植树造林 D.提倡绿色出行
(2)为了保护大气,2011年11月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 。
(l)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植树造林 D.提倡绿色出行
(2)为了保护大气,2011年11月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 。
A.二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PM2.5 D.臭氧 |
19.
氧气有很多用途。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医疗急救 B 食品防腐 C 航天火箭 D 霓虹灯
(2)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医疗急救 B 食品防腐 C 航天火箭 D 霓虹灯
(2)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
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 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全部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 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全部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
21.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CH4),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1)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甲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1)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甲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22.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l)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可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选用的仪器是 。
(3)欲给100 mL水进行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

(l)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可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选用的仪器是 。
(3)欲给100 mL水进行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
5.实验题- (共2题)
23.
某实验小组对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数据可知,本实验中二氧化锰粉末的最佳用量是___________。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 / mL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二氧化锰粉末的用量 / g | 0.1 | 0.3 | 0.5 | 0.7 | 0.9 | 1.1 |
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 / s | 17 | 7 | 4 | 2 | 2 | 2 |
(1)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数据可知,本实验中二氧化锰粉末的最佳用量是___________。
24.
某实验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50 mL。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补全空白处的实验步骤。
a 组装仪器,然后_____________
b 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50 mL水,并夹紧止水夹
c 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
d 待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此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3)同学们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 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尝试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所示。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木炭 B 铁丝 C 镁条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补全空白处的实验步骤。
a 组装仪器,然后_____________
b 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50 mL水,并夹紧止水夹
c 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
d 待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此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3)同学们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 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尝试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所示。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木炭 B 铁丝 C 镁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0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